民間信仰展
台灣的天然災害

台灣的天然災害

  • 作者:林俊全
  • 出版日期:2004/08/20
內容連載 頁數 1/3
台灣的災害類型
如果我們要就台灣的災害類型,找出幾個主要必須面對的課題,我們可以歸納出以下七個類型:

1.國土流失問題:
台灣的地表沖蝕問題與崩塌問題嚴重,每年被河川搬運到海裡的表土,估計高達1~2公釐,這些現象在颱風豪雨後,特別明顯。地表的沖刷問題外,也牽涉到海水面變遷的問題與海岸侵蝕問題。許多大型水庫與水土保持工程把大量泥沙攔截於水庫上游,間接造成海岸地帶泥沙的供應減少,但海水作用仍持續進行,因而造成部分地區海岸的沖刷、後退現象明顯。過去幾十年來在西部所開發的海埔新生地,也面臨因為下陷而損壞的危機。

2.不可預測的地震問題:
地震造成的重大損失,耗費許多的重建經費。許多重要的建設,甚至因為地震而一夕之間受到損壞。以核能電廠與高速鐵路而言,都是可能受到地震威脅而遭受重大損失的地方。還有隱藏在背後,不易被看到的是地震造成了岩層的破碎,也更容易受到風化、侵蝕作用,誘發更大的崩塌作用。而這樣的威脅,更因為具有不可預測性,且可能造成立即的生命財產損失,形成各種建設的無形陰影。

3.水資源匱乏的問題:
水資源的短缺與水污染,是世界上許多國家的趨勢,也是一個政治、經濟與社會問題。台灣因為地勢陡峻,不易存留降雨,因此雖然年降雨量高達2,200到2,500公釐,但水資源的可利用程度,可能還不及於年降雨量1,000公釐的地區。台灣長期以來仰賴颱風與季風帶來降雨,造成水資源來源的不確定性,甚至影響到整個社會的水資源的應用與國家建設,這真是個隱憂。

4.環境變遷的問題:
環境變遷中,首要的是各種尺度的氣候變遷所造成的影響,包括短期的颱風災害與長期的乾旱等問題。長期的環境變遷,會造成整個國土資源利用的限制。來自中國的沙塵暴與酸雨的問題,正方興未艾。國際社會上對環境變遷問題莫不嚴陣以待,主要是因為環境變遷常造成社會經濟的壓力外,甚至造成軍事與國際局勢的緊繃,各國莫不以其本身利益為考量。例如石油對全球暖化的壓力,及替代能源的技術突破問題,都是除了台灣本島的問題外,政府與民眾要嚴肅以對的。
31 2 3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