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信仰展
傅柯說真話

傅柯說真話

內容連載 頁數 1/2
說真話的問題化—《傅柯說真話》導讀
姚人多
(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一、座標
說真話,說實話,誰有權說真話?誰有義務說真話?該如何區辨出一個說真話的人?說真話的人如何知道他/她所說的就是真話?說真話的實踐活動從古至今都一樣嗎?說真話的社會意義是什麼?說真話很危險?說真話給誰聽?說真話對群體來說一定有好處嗎?說真話與民主有什麼關係?說真話能改變什麼?說真話如何是一個道德倫理的問題?不說真話又怎樣?說了真話的「我」是誰?為了要說真話「我」必須成為什麼樣的人?說了真話之後的「我」與自我的關係又如何?與他人的關係又如何?

說真話從來都不只是說真話,它是一項社會行動,也是一項與自我關係非常密切的倫理道德行動。上述這些問題,傅柯把它們歸結成四個:誰能說真話?跟什麼有關?有哪些後果?跟權力有什麼關係?這便是傅柯在《傅柯說真話》這本書中要討論的。

第一次看到《傅柯說真話》這本書是在2001年University of Essex的書店裡,當時我還在為我的博士論文進行最後的修改。University of Essex的校園很小,心煩氣躁的時候可供抒解的地方不多,於是我常常會到這個書店裡隨手翻閱最新出版的書籍,希望能替我的論文帶來新的靈感。作為一個傅柯的研究者與愛好者,我當然不會放過任何他的新書。

《傅柯說真話》英文版封面是一張傅柯的照片,如果我沒有弄錯,這張照片是他在1972年於Goutte dOr為移民者請命時留下來的,當天出席的人還包括Jean-Paul Sartre等法國著名的知識分子。1970年代初期沙特的身影已有老邁的跡象,不過傅柯的聲勢卻有點如日中天、咄咄逼人。照片裡的他頂著大光頭,手拿著擴音器,神采奕奕地向群眾發言。他是傅柯,長期以來這個人的學說一直被批評為缺乏道德規範性的基礎,既無法提供一個更好的社會之未來願景,又對抵抗的問題無能為力。不過照片裡的他正站在權力的對立面,正為著社會上的弱勢者貢獻一己之力。我不是很清楚當天他說了什麼,然而,我知道他正在行使如這本書的書名所揭露的權利:Fearless Speech(parrhesia)。

《傅柯說真話》是一本關於說真話的書,傅柯經由對parrhesia這個字眼的探討,拉出了他個人對於古希臘羅馬時期真理、政治與自我等相關議題的反省。這本書從哪裡來的?雖然英文版封面的照片攝於1972年,不過這本書的內容卻是傅柯於1983年秋天在加州柏克萊大學的講演稿。那一年的秋天,十月十日到十一月三十日這一段期間,傅柯在柏克萊這個他一直非常喜歡的地方做了六場講演。一般說來,這幾場講演,連同《傅柯說真話》這本書,傅柯的讀者對它們是相對陌生的。像這種時候,回到傳記裡來看問題也許是很有幫助的。James Miller(1992)於The Passion of Michel Foucault這本他宣稱不是傅柯的傳記的「傳記」中,曾經在一個場合提及此書。他是這樣說的:

在這些年裡,傅柯自己為「用非常規方式思考」做出了多方面的努力。他的作法很複雜,而且常常自相矛盾。首先,他改變了自己的寫作風格,不再像以前那樣使用花裡胡哨的裝飾、不著邊際的概括和華而不實的新詞,而是直接列出文章的要點,一絲不苟地立論,小心翼翼地用文獻資料證明他的歷史學著作中的每一句話,戒絕任何時髦的隱語。像他在這些年裡分析的那些古典的「真實敘說者」一樣,他盡可能地使用著「最直接的語言和表達方式」。
21 2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