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2
第二套姿勢
正念瑜伽的第二套姿勢,對應《入出息念經》所描述的第二念處——受念處的第二組四個練習。
正如第一套姿勢的導言所述,我建議讀者在實地去做之前,先讀完整套練習,了解如何透過正念來修習「於受觀察受」。若你是瑜伽體位法的初學者,或只想練習短一點的串連姿勢,可以跳過那些打星號的體位法。
同樣地,維持姿勢的時間和呼吸次數都只是建議而已。以每分鐘平均呼吸15次為準,若按照建議的最少呼吸次數來算,做完整套姿勢可能要花45分鐘到一個半小時左右,時間長短的差別端視呼吸的頻率而定。
不斷練習這套姿勢,直到整個練習更熟悉、感覺更舒服為止。我建議讀者每天都練習,初學者至少也要每週兩到三次。不過,心裡不要設定目標或某種程度的執著,要知道,體位法的修行不但包括進入每個姿勢,也包括每個姿勢的結束。
1.攤屍式
從「攤屍式」開始,雙腿打開,間隔12到18吋,腳趾朝外。雙手放在身體兩側,離身體至少數吋,手心朝上。
首先,把注意力集中在你感覺到氣息通過之處。現在,忘記你自以為對呼吸的一切認知,或過去所學到的關於正確呼吸方式,只注意氣息如何出入即可。記住,要放棄想要控制或操縱的傾向,只要親自看見當下所發生的情況即可。
有些人可能在腹部起伏上感受到氣息;有些人則可能覺得,氣息較多展現在前胸的起伏,或肋骨的擴張和緊縮;還有些人則可能在鼻孔處或喉嚨後方體會到氣息的感受。不論你在哪個部位感受到氣息,把你的注意力放在該處。
留心呼吸所引發的各種感受,吸氣時增添的微妙緊繃感,然後呼氣時又放鬆了。觀察身體的感受如何制約自己的心。這就是「感覺的調性」,包括身心等層面的經驗。一會兒後,讓自己的覺察力擴充到全身。保持開放,接納一切在你躺著時可能生起的任何感受。看看這感覺是愉快、不愉快,或是中性的。打從練習一開始,就要注意任何想執著愉悅經驗的傾向,且排斥可能不愉快的經驗,或是在沒有任何強烈感受時「心不在焉」。
2.膝至胸式
我們從觀察呼吸和身體在休息時的狀態,改為觀察呼吸和身體在活動時的情形。
現在,緩緩把右腳後跟沿著地面往臀部滑,當腳往臀部移動時,把膝蓋朝天花板彎曲。做這個姿勢時,注意腿和全身的感覺。當腳後跟移到臀部時,你能不能感覺到身體重量的分配?或是骨盆重心是否有任何改變?腳後跟移到臀部後,慢慢把腿抬高離地,雙手抱膝,把膝蓋往前胸靠。
呼吸6到8次後,慢慢把腳放下到靠近臀部的地面,之後再把腳往外滑,使腿打直。注意你發覺能把腿的重量完全釋放到地上的那個定點,發現這個點之後,注意你的呼吸和全身上下的感覺調性是否出現任何變化。你是否屏住呼吸或緊繃身體?
換另一條腿重複同樣動作。換腿做時如果感覺不一樣,看看你能否純粹只是注意到這個現象,而不添加任何評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