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信仰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5
從迷惘中覺醒︰徹底接納之道
威武的白老虎摩希妮,住在華盛頓特區國家動物園已經很多年了,大部分時間,她的家就位於一處老舊的獅子豢養區,一個制式十二尺見方的獸籠,周遭有著鐵閘圍欄,地面則是水泥地。日復一日,摩希妮在狹小的豢養區焦躁不安地來回踱步;最後,生物學家和動物園員工終於攜手合作,為她打造了一座自然的棲息地,占地數英畝,有山有樹、有個池塘、還有各式各樣的植物。他們興奮、期待地將摩希妮放養到這個新建好的廣闊環境中,不過,已經太遲了,老虎立即在棲息地的一處角落找到棲身之地,終其一生待在那兒。摩希妮在這個角落來回踱步,直到踏出一塊寸草不生、光禿禿的十二尺見方區域。

或許,生命中最大的悲劇就是,明明有可能得到自由,我們卻把自己困在相同的舊有模式中,讓時光從指縫中流逝。由於糾葛於缺乏自我價值的迷惘之中,我們逐漸習慣把自己禁錮在自我批判、憂慮、不安、不滿足的牢籠裡;就像摩希妮,我們漸漸變得無法進入解脫自由與寂靜安樂的境界,但這卻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權利啊!也許我們希望能毫不保留地愛別人,希望能覺得自己很真實,希望能吸納周遭的美,能唱歌,能跳舞;只可惜,我們仍舊日復一日地,聽從內在的聲音而使生命窄化。即使,我們能贏得數百萬樂透彩金,或是跟一個完美的對象結婚,但是只要覺得自己不夠好,我們根本就無法享受眼前的無限可能。幸好,我們不像摩希妮,我們可以學習去察覺,自己是否劃地自限,困在信念與恐懼中,我們可以看清,自己是如何虛擲自己寶貴的生命。

若想破繭而出,就要從徹底接納自己以及生命的一切開始,以覺醒心和關愛心去擁抱時刻相續的生命經驗。我所說的徹底接納一切,指的是要無時不刻覺察自己身體與心靈的變化,不企圖操控、批判或抽身逃離。這並不是說,我們可以容許自己跟他人的傷害性行為;而是說,這是接納自己當下之確實經驗的內在過程,也就是說,毫不抗拒地去感受悲傷與痛苦,去感受自己對其他人事物的渴望或厭惡,而不去批判自己的感受,也不為之驅使而採取行動。

清楚辨認自己內在發生的一切,並且以開放、寬容且充滿愛心的態度來看待這一切,這就是我所說的「徹底接納」。倘若我們抽身逃離自己經驗的任何一部分,倘若我們封閉自己的心,拒絕接受自己的任何一部分、拒絕接受自己的感受,那麼,我們就在助長恐懼與分離感,而它們正是缺乏自我價值感之迷惘持續不斷的原因。「徹底接納」直接瓦解了迷惘的基地。

徹底接納使我們得以擺脫自己受制約的習性。當生理或情緒的痛苦生起時,我們的本能回應就是抗拒,我們的身體緊繃、肌肉收縮,甚至連心都感到緊縮;我們迷亂地臆測到底那裡出了差錯,這種情況會持續多久,我們又應該如何處理善後,並且不斷想著這痛苦反映自己有多麼沒價值。生理的疼痛,比方說背痛或偏頭痛,可能會演變為責怪自己多麼拙於自我照顧、飲食習慣多麼不佳、疏於運動等等評判;這些痛苦可能會讓我們感覺像個受害者,可能意味著我們的身體是不可倚賴的,或一切終究都會出差錯。我們也以同樣的模式,透過批判和編造種種情節,來誇大自己情緒的痛苦;在我們眼中,恐懼、瞋恨或嫉妒的感覺,只是意味著自己有毛病、很懦弱或者很差勁。

倘若迷失在自己編織的情節妄想中,我們就會跟實際經驗脫節。無論是貿然衝向未來,或一再老調重彈,都會使我們脫離當下活生生的經驗。當我們為種種想法所驅使,例如︰「我必須做更多才會變得更好」、「我是不完整的,我需要更多才會快樂」,以這樣的動機來過生活,我們的迷惘就會加深。因為,這些「咒語」強化了「生活必須有所不同」的迷惘信念。

當諸事順利時,我們質疑自己是否收受得起,抑或杞人憂天,擔心壞事就要發生了。才剛吃第一口我們最愛口味的冰淇淋,心中馬上盤算著還可以再吃多少,才不會產生罪惡感或者害自己增加體重;身處美麗的景色中,我們卻因為底片用完了而懊惱發愁,或開始思索著,真該搬到鄉間來;禪修的時候,我們體驗到禪定與寂靜安樂的美妙時光,但接著就開始想著,要如何將這個體驗延續下去。亟欲維持當前所有而產生的焦慮感,以及不由自主的需求無度,在在污染了我們的歡樂。
51 2 3 4 5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