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繪本展
猶太人的思考技術

猶太人的思考技術

內容連載 頁數 1/3
什麼是答案?

猶太人給人一種印象:總是夾帶另一個問題答覆一個問題。有一則著名的故事是這麼說的。有人問一名猶太人:「你們猶太人為什麼總是夾帶另一個問題答覆一個問題?」這猶太人立即答道:「有何不可?」

一個問題可以為另一個問題添加深度,而且像前述這則故事一樣,還能為另一個問題作答。一個問題既然提出,就已經成為說明過程的一部份,精確寫實論者知道這個道理。做「文書」工作的人,深深了解,即使未必能找出答案,提一份問題清單已經是一種詮釋問題之法。

值得注意的是,在古猶太學界,拉西這類精確寫實論者極力鑽研的,不是可能的答案,而是可能從文書中提煉而出的問題。這些精確寫實論者的作法是,首先為文書賦予一種絕對意義,將其合理化,之後進行描繪,為周邊的虛無賦予形式。

網路上流傳一個故事,探討猶太人的教育是如何不同於其他民族,這個故事的真實版本出現在《猶太人的思考技術》中......

一九四四年諾貝爾獎物理獎得主拉比(Isidor Issac Rabi)被譽為實驗物理之父,在接受訪問談到他的成就說,他的一切完全歸功於母親。
他說:當我們放學時,所有的母親都會問她們的孩子,那天在學校學了什麼。我母親不同。她會問,『你今天在班上問了什麼問題?』」

的確,猶太人是非常善於提出問題的民族,以下的這故事談到一名希望研讀《塔木德經》的年輕男子:

一名二十五、六歲的年輕男子,敲了著名學者史華茲〈Schwartz〉拉比的門。

「我名叫西恩‧高斯坦,」他說。「我來找您,是因為我希望研讀《塔木德經》。」

「你懂亞拉美語(編按:耶穌當時所使用的方言,迄今三千年歷史的閃族語言,《塔木德經》所使用的主要語言)?」拉比問。
「不懂。」

「希伯來文?」
「不懂。」

「你讀過《摩西五經》?」

「沒有,拉比,但不用擔心。我以哲學系最高榮譽生佳績畢業於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而且剛完成在哈佛的蘇格拉底邏輯學博士論文。現在,我希望再將《塔木德經》略加研究,使我的教育更全面。」

「我很懷疑你已經可以研讀《塔木德經》,」拉比說。「這是我們猶太人最深奧的書。不過,如果你真的想,我願意給你一次邏輯測試,如果你能通過,我就教你《塔木德經》。」

年輕人同意了。

史華茲拉比伸出兩根手指。「兩個人從煙囪中爬下來。其中一個人臉上乾乾淨淨,另一人灰頭土臉。哪個人洗了臉?」

年輕人凝視著拉比,「這是邏輯測驗嗎?」

拉比點頭。

「那灰頭土臉的人洗了臉。」年輕人有些不耐地說。

「錯了。那臉上乾淨的人洗了臉。這邏輯很簡單。那灰頭土臉的望著那臉上乾淨的,心想自己的臉也很乾淨。那臉上乾淨的望著那灰頭土臉的,心想自己的臉一定很髒。於是那臉上乾淨的洗了臉。」

「非常聰明,」高斯坦說。「再考我一次。」

拉比又一次伸出兩根手指:「兩個人從煙囪爬下來。其中一個人臉上乾乾淨淨,另一人灰頭土臉。哪個人洗了臉?」

「我們已經討論過了。那臉上乾淨的人洗了臉。」
31 2 3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