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3
*跨出就醫的第一步
精神科一點都不可怕
老實說,很多人就算懷疑自己可能得了憂鬱症或躁鬱症,也不知道該去哪就醫才好。而且在第一次門診的時候,心理還是會覺得怪怪的。這些情況我都了解。因為我自己就是這樣(笑)。
「精神科」、「神經科」、「精神神經科」、「身心內科」、「神經內科」等等,這麼多的診療分科,讓人不知道該去哪裡就診才好。「神經內科」主要以腦、脊髓、末梢神經和肌肉等的症狀為主要診療對象(例如腦血管梗塞、帕金森氏症等)。而「神經科」、「精神神經科」和「精神科」三者大同小異,都以感到憂鬱、精神不安定的患者,或是明明健康檢查結果一點問題也沒有,卻還是覺得身體有毛病的人為主要對象(精神分裂症、躁鬱症、憂鬱症、神經症等)。「身心內科」最近越來越常見,主要以診療身心互相影響所引發的症狀(如胃潰瘍)為主。
就我個人的意見來說,如果懷疑自己出現憂鬱症或躁鬱症的症狀,建議先前往「精神科」尋求協助。近來這類資訊不難在城鎮情報誌上找到,也可以透過網路搜尋,所以首先請從找一家合適的醫院開始吧。
鼓起勇氣就醫
有關躁鬱症‧憂鬱症的特徵容後詳述。這類疾病如果放著不管,症狀會持續惡化,因此最好鼓起勇氣前往醫院就診。
我最先前往的是身心內科,當時的心情真是七上八下。像「身心內科」、「精神科」這類的正式名稱,我聽了一點都不覺得有什麼了不起。說來失禮,我心裡反而想著「終於我也成為精神病患的一員了」,腦海中就像有救護車喔咿喔咿地跑來跑去。不過進了醫院一看,卻覺得和普通的醫院完全沒有分別。在我的想像中,還以為會有人在候診室自言自語之類的,不料那裡非常安靜,只有一群大嬸讓人不禁多看幾眼。相形之下,我在那東張西望,想著「這個人哪裡有問題呢?」、「這個人也得了憂鬱症嗎?」,才是最奇怪的人(笑)!
生理期前情緒不安定,或是為更年期障礙所苦的女性都會前來身心內科門診。據說也有因為失戀而陷入抑鬱狀態的人前來尋求醫生的協助。
造訪醫院何必戒慎恐懼,用輕鬆的心情去就可以啦。
在候診室裡
那時我正處在一段較長的躁症發作期,在候診室裡焦躁地連坐都坐不住。我不是對在一旁吵架的人大吼,就是講手機講得很大聲,現在想起來我做的淨是些丟臉到家的舉動,真該好好反省。
當時就算跟朋友講手機,也常常講沒幾句就掛斷了(笑)。所以,在等待輪到我門診的期間,我不是踹椅子、敲窗戶,就是自言自語一些無意義的內容,總之就是靜不下來。這時眼前的門忽然打開,一位護士突然探出頭來。原本以為她是開門來罵人的,沒想到她卻向我道歉說:「對不起喔!讓妳等這麼久。」我當時用很不好的口氣說:「就是啊,想想辦法好不好?」但後來仔細想想,我又是踹椅子又敲窗戶的,人家不僅沒罵我,還客客氣氣地向我道歉。托她的福,我的焦躁似乎減輕了幾分。護士們都很忙,平常大多匆匆路過候診室而已,這一位卻特地花時間安慰我(雖然我想也是因為我一個人大吵大鬧的緣故)。我認為適時對患者說點關心的話,是非常重要的。
不想進行心理諮商的時候
不知各位對心理諮商的看法如何?
進行諮商時如果有人陪伴,還可以請那個人代為說明自己的情況。不過,若是剛好處在無法明白表達自己意見的抑鬱狀態,又必須一個人去門診的話,不是很痛苦嗎?
以我做例子,在躁症出現的時候,就連一點小事我都可以一直講個不停,但是在抑鬱狀態下,不僅醫院不想去,連話都懶得說。
這時如果家裡還有藥,我可能乾脆就不去門診了。但如果藥已經吃完了,如果不繼續服用,可能無法維持在正常的精神狀態,所以就算用爬的也得爬到醫院去。而且藥物必須在醫生門診過後才能開給病人,是故在抑鬱狀態的時候,常常會發生上述那樣兩難的情形。
這種時候,我想到的辦法是「把自己的狀況寫在紙上」。這對我來說,比起用嘴巴說明狀況輕鬆不少,就算心情很差或十分疲倦,都還勉強能把狀況寫下來。說是用寫的,其實我是用電腦打字的(笑)。列印出來以後,門診當天帶去給醫生看。有時候甚至只要說這麼一聲「你自己看吧」,就幾乎不用再說話了,我個人覺得這樣的方法相當不錯。我問現任的主治醫師「寫在紙上這招不錯吧?」,他也笑著對我說「真是高招」呢(笑)。
雖然每個醫生看診的方法不見得相同,但要是遇到沒辦法清楚地表達自己的狀況,或只是單純不想講話的時候,建議可以試試看我所說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