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臺灣人的發財美夢-愛國獎券

臺灣人的發財美夢-愛國獎券

  • 作者:劉葦卿
  • 出版日期:2008/07/16
內容連載 頁數 1/5
一張夢想的通行證,一部臺灣近代史
愛國致富,一兼二顧
在臺灣戒嚴時期,可說是愛國至上的年代,而為籌措國家建設經費而發行的獎券,也同樣有個賦有使命的名字──愛國獎券。是一種集眾人之資,以增加國家財政收入的開源方式。
民國三十八年曾經發行愛國公債全省只籌募新台幣三千多萬元,距離預定的九千萬元。面對如此的窘境,於是有發行愛國獎券的想法。

為愛國而發行的彩券──愛國獎券
政府一連數日在各大報紙上刊登愛國獎券的廣告,甚至於許多報紙上常看到鼓勵購買愛國獎券的宣傳口號,無論是「只花五元錢,可立成鉅富」、「發財不忘愛國,愛國可以發財」,甚至將中愛國獎券視為「本省同胞光輝鄉里,外省人士衣錦還鄉」的途徑之ㄧ。愛國獎券一推出後,銷路不斷躍升,自第315期後改為多聯發行,聯數從兩聯、三聯一直增加,第970期以後還增加到八聯,發行量都是超過百萬張。

開獎次數
愛國獎券的每月發售次數是隨著銷售量的多寡,或有更動,每月的開獎次數也是有所變動。
1950-1969年的第一特獎獎金是二十萬元;1970-1976年的第一特獎獎金是五十萬元;1977-1982年的第一特獎獎金是一百萬元;1983-1986年的第一特獎獎金是三百萬元;1987年的第一特獎獎金則又調回一百萬元。五○年代的臺灣,二十萬元已足以成家。僅憑小額付出就可能獨得巨額獎金,再再左右市井小民關照生活還是大膽賭機率的抉擇。

促銷愛國獎券的《優待獎券》
買獎券送獎券,這是獎券商人別出心裁的招徠手段,愛國獎券發行以來,銷路始終保持暢旺,更有一部分會動腦筋的獎券商,為擴大推銷,別出心裁,利用幾週年紀念等名義,仿愛國獎券形式印贈《優待獎券》(圖1-19),與第一特獎號碼相同者贈送一百張獎券或縫衣機、腳踏車等招徠客人。
此種優待券的印製形式和愛國獎券相似只是發行單位與中獎內容不同。《優待獎券》也算是愛國獎券發行時特殊的副產品。這種依附在愛國獎券上而兌獎的方式,成為日後「大家樂」的最早雛形。最早是臺北萬華地區的獎券行為促銷愛國獎券的手段,後來中南部的彩券行的促銷花招更是百出,為達促銷目的,讓消費者自行選號兌獎。演變到後來以愛國獎券第八獎所開出的號碼為兌獎的依據,接受民眾的簽號,並正式名為「大家樂」,這便是大家樂賭博遊戲的由來。

夢想的通行證
愛國獎券的設計與繪製分古典與現代兩大派系,古典派系的圖案,較多選擇偉人肖像,有價值的建築物。若是採用現代派系的圖案則以風景、新建築物等為主。
從282期起由於名家投入繪製工作,版面改為橫式,圖案題材也更加豐富,新的設計風格與新的題材內容,讓愛國獎券漸漸走出自己的特色使愛國獎券更具審美與收藏價值。

畫家不計酬勞為愛國獎券作插畫
愛國獎券由臺灣銀行之愛國獎券科負責發行,並且委託中央印製廠印製,所以,早期發行的愛國獎券像鈔票的設計方式,採古典派系的設計方式。之後為了增加圖象的美觀與精緻,才開始加入各式各樣的圖案。
從第282期開始由梁又銘負責繪製,以二十四孝故事為插圖,頗獲好評,開啟了愛國獎券圖象的新方向。之後,因為梁又銘年事漸高,而林幸雄在畫《十大建設連環畫》的時候獲得國軍金像獎,梁又銘欣賞他肯花時間考證,技巧也沒問題,於是,西元1971年推薦林幸雄參與繪製愛國獎券的圖象。從第282期起由於商請梁又銘、林幸雄等名家繪製,讓愛國獎券擺脫政府所發行有價證券的形式,成為具有獨特風格而且美觀的彩券。
51 2 3 4 5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