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4
1
寧靜
Aequanimitas
汝等應如岬角,縱使海浪不斷衝擊,
不僅自身挺立,波濤至其周邊也為之平靜。
──奧里略(Marcus Aurelius)《沉思錄》(The Meditations)
我說:不要害怕!生命仍讓人的努力大有機會。
但生命也充滿病痛,不應心懷過度的希望;
你們既不妄想,故也毋須絕望!
──馬太.亞諾(Matthew Arnold)《埃特納山上的恩皮多克里斯》(Empedocles on Etna)
《編按》
一八八九年五月一日,在賓州大學的告別演說。Aequanimitas是拉丁文,意思是「平靜無波的心境」。在這裡,指的是希臘斯多噶學派的信條,強調理性當家,克制感情與情緒。
一八八九年,奧斯勒向賓州大學醫學院應屆畢業生發表演講。賓大醫學院當時執美國醫學教育之牛耳,而奧斯勒正要告別該校師生,前往霍普金斯大學,創辦一所新的醫學院。在這篇演說中,奧斯勒敦促畢業學生,培養沉穩與寧靜,以善處成功與挫折。
沉穩指的是身體的自我控制。為了保持清楚的判斷,避免憂形於色或驚慌失措導致病人失去信心,沉穩絕對有其必要。慶幸的是,這種特質是可以培養的,而第一步就是要練成一副不動聲色的表情。奧斯勒強調,對於疾病具有廣博的知識,以及能夠掌握狀況並知所應對,乃是沉穩的基礎。
相對於沉穩,心理的特質則是「怡然的」寧靜(equanimity)──取自希臘斯多噶學派(Stoics)的格言Aequanimitas。要達到這種心靈的境界,必須培養耐心與堅持。身為醫師,不能要求病人太多,因為病痛只會突顯人性的脆弱,使人變得不可理喻。總之,生命的不確定、現實充滿變數的本質、以及時間的急迫性,加上治療的考驗,在在都使醫師保持寧靜的心靈狀態成為高度的挑戰。
奧斯勒不諱言,告別費城,依依離情也不免擾亂了他的寧靜,對於能與如此優秀的同事共事,他表達了最大的感恩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