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信仰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2
導言:下筆即是做選擇

撰寫履歷、求職信,以及其他各種為了面試準備的文件,決定內容的,其實是一連串的選擇。本書將從雇主的角度著眼,讓你能在做選擇時,清楚知道自己在做什麼。運用本書給你的新知,你就能避免犯下常見的錯誤,創造最顯著的效果,獲得比往常更熱烈的回應。你在下筆時所做的抉擇,將是得到對方回音的重要關鍵。但是,事情沒那麼簡單。

為何有時候明明就沒做錯什麼,還是沒人找你去面試?

寫出一份正確無誤、清晰明白、切中要點、目標準確的履歷與求職信,卻還是杳無回音,原因有很多*。以下舉出8點:
---------
*作者註:不過,如果你曾有錄用他人的經驗,就會知道以下所言並不假:雇主開出一份職缺後,如果收到200份履歷,其中10份(運氣好的話)可能毫無錯誤,其餘的就不予考慮。這10份完全無誤的履歷中,大概只有5份會是寫得清楚、焦點明確、對象也沒搞錯的。約莫就這5個人會接到面試通知。寫出一份正確無誤、清楚明白、切中要點、目標精準的履歷與求職信,是你可以掌控的事——而本書將告訴你該怎麼做到這一點。
--------------
1. 聽起來可能很怪,但是很多張貼徵人啟事的公司,並不是職位真的開缺。工作已經找到人(pre-wired)卻還公開徵才,似乎是件蠢事,不過卻常會因為政策、合約、或法律規範等考量,而必須這麼做。

2. 一些沒那麼循規蹈矩的獵人頭公司,會張貼無中生有的徵才啟事,藉此搜羅履歷,希望替可能上門的企業客戶找到備用人選。

3. 情況突然生變(例如組織重整、預算刪減、人事凍結、公司裁員等),導致原本的徵才補缺已無必要。

4. 公司無論大小,都可能因為效率不彰,從貼出徵才啟事到聯絡應徵者,得花上好幾個月的時間。

5. 搭配錯誤。雇主收到的應徵函中,其技能與經驗更吻合某一特定職位的人數已經足夠。

6. 時機不對。一封目標準確的主動應徵函可能寄到一個雖設有適當職位、卻暫時沒有職缺的公司。

7. 雇主個人喜好問題。負責決策的人各有各的偏好,這表示就算是才能最為出眾的應徵者,也不見得每次應徵都能獲得青睞。舉例來說,有的人事經理會看學校決定,把某幾間學校的畢業生全都淘汰。披頭四在1962年也被福茂唱片(Decca Record Company)打了回票,理由是「聽起來不好聽,而且,吉他已經快落伍了。」

8. 石沉大海(例如沒有面試通知、禮貌性的回函、卡片、電子郵件等)也常常是因為公司不興這一套。

你是否注意到上述這些情況的共通點了?在上述情況下,沒接獲面試通知跟你或是你的履歷、求職信,絕對一點關係也沒有。這些已在你的掌控之外。請記住這一點,否則你就會在沒得到想要的結果時,錯怪了你的履歷、求職信、或是你自己,儘管根本就不是他們的錯。
21 2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