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4
【1】 熱情沒那麼重要
每個人都在四處尋找熱情,
坦白說,它被高估了。
每次我問別人他們的最高目標是什麼,幾乎沒有例外,得到的回答都像是企業目標或組織願景。許多人心胸寬廣,說自己的存在是要幫助別人進步,讓世界更美好,或是為了服務人群。有些人則談到自己的未來發展,例如有人說她的最高目標是調整適應。
如果我以不同的方式繼續追問:「有什麼可以支持你追求那個目標?」或者「你去年面臨困境時,是什麼支持你度過難關?」這時候,大多數人終於開始說出他們的最高目標。
很少人說他們的最高目標屬於物質,因為這些問題的本質,比想贏得樂透或擁有海灘別墅的欲望更深入。也很少人提到最高目標從人生一開始就陪伴著他,並且支持他們做每件事。我懷疑這是因為我們習慣以潛在的貢獻程度來決定最高目標,而不是尋找那股協助我們的力量。
研究顯示,所有人在人生初期都有過最高目標的經驗,它通常發生在青春期。每個人都曾經信心昂揚,認為自己偉大不凡,跟每件事情都有關係,而且充滿潛力。作家惠特曼(Walt Whitman)的「自我之歌」(Song of Myself)十分精確地掌握到這時期的得意:
我要讚美自己,為自己歡唱,
我認同的,你也應該認同,
我的每個東西都好,你的也是。
如果我們接受也記得最初的認知,就能超越那些阻擋我們為目標而活的社會化與比較。
最高目標的早期體驗
這是一位朋友的經驗。十一歲那年,她跟家人去義大利旅行,有一天來到羅馬的「城牆外的聖保羅教堂」(St.Paul’s Outside the Walls Church)。一開始,她覺得十分無聊,他們已經參觀太多教堂了,但是當她進入獻給「抹大拉的馬利亞」(Mary Magdalene)的小禮拜堂時,卻體驗到一種能量與連結,直到今天她還深深記得。她沒有告訴任何人這個經驗,直到後來遇到一位研究馬利亞的學者。這次對話開啟了她的認知,她知道,那就是自己的最高目標,從在羅馬的那天起,已經成為她生命的一部分。
回想過去體驗到最高目標時的感覺吧。你一定有過相同的經驗,也許不只一次。逼自己回想一下,因為這很值得。也許是小時候,你突然認識了自己的潛能,以積極有力的方式感覺到自己,或是感覺跟天生萬物連結在一起。
也許我用的字詞不很適合你,但是請記住,我指的是最高目標本身,它非常個人也很多樣化。有些人在看到自然景致,像是第一次看到高山或大海時,感覺到這種連結;有時候,人們在宗教的一個情境或運動競賽中感覺到。這通常只是生命初期送給我們的禮物,而且在我們最想不到的時候發生。
一旦你認真回憶,可能會想起好幾次這種經驗:聚焦在你記得的最早也最強烈的那一次,找出它想要告訴你的最高目標。花點時間回想,記下心得,或是找個人談談。如果能重建這回憶,並透過它建立最高目標,你就擁有這趟人生旅程中價值珍貴的東西。
我還記得自己十歲時,赤腳走在威斯康辛州砂礫路上的一個畫面。那是一個美好的夏日,我走在湖邊的沙灘上,覺得自己和所有事物產生連結──我體驗到所有的一切都是我的一部分,包括燦爛的陽光、萬里晴空、高大樹木、腳下的礫石,以及在我身旁跳躍的蚱蜢。我覺得自己很巨大,活在世上就是要成就一些偉大事蹟;但是,我同時感到悲哀,因為生命總有結束的一天。這一切的體悟都發生在瞬間,但是非常強烈,我全身每個部分都被震撼了。
然後,就在社會不斷告訴我,我應該做什麼以及我是誰時,我把這個經驗放在一邊。跟我那位與「抹大拉的馬利亞」連結的朋友一樣,我沒有告訴任何人那一刻的體驗,但是直到今天都揮之不去。
大多數人都忘了自己早期與最高目標的連結,但是這記憶還在,只要你集中精神回想。有人記得自己小時候,父親以強而有力的語氣稱讚他很棒。一位女士回想起,在姑媽的農場幫忙接生小牛時,她感覺到生命的意義。還有人想起兩歲半的時候,有一個清晨她溜出家門,走到教堂,然後發現了「恩典的存在」。
在一次研討會中,我請大家回想小時候體驗到最高目標的時刻,有位女士說起她的經驗。她還是少女時,有一次走在山裡,突然感受到能量與連結,發現自己能在惡劣的家庭環境中擁有自主權。她姊姊被父母不斷折磨,對於童年的經驗感到怨恨痛苦,她卻能拋開過去,保持心境自由。直到今天,她還會去山上調適身心,也總是記得自己所擁有的力量。
你發生過什麼事情嗎?你還記得感應的經驗嗎?如果有的話,不要遺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