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5
【前言】
看清真相
首先是壞消息:油氣開採的苦果才剛開始。因為我們的社會依然在生活各方面仰賴石油,石油價格是整體經濟最致命的弱點。這個弱點足以讓整個國家進入一種異常的混亂之中。
這種混亂有個名稱,會讓每位經濟學家背脊發涼,稱為停滯型通貨膨脹:經濟成長停滯,同時發生惡性通貨膨脹。美國在一九七○年代經歷過這種經濟弊病的初期階段,就讓許多人惶惶度日。但是這回一切更加惡化。
停滯型通貨膨脹或許是市場經濟最壞的結果。儘管不常出現,但幾乎都是由於能源價格急遽上升所引發。簡單來說,停滯型通貨膨脹的情況是物價不斷上揚,但是工作機會不斷減少。
道理簡單明瞭,做什麼事情都需要能源。因此當能源成本提高,全部物價跟著上升。同時,急遽上升的能源價格腐蝕消費者的信心。壓低非必要的開銷並打消雇用人力、消費者停止購買、雇主遇缺不補、旅遊人數大減。結果,所有相關工作機會流失,經濟陷入泥淖。然而因燃料成本上升而驅動的物價還在繼續上揚,結果整個社會受到巨大的折磨,暴漲的成本和驟跌的工作機會將國家的軀體往相反方向拉扯。
在能源價格直衝雲霄的時候,經濟成長和增加就業都是不可能的。想脫離這個通貨膨脹循環並不容易。當然,經過一段時間,天價的能源價格會讓個人和企業消費較少的能源並尋求替代方案,最後達到新的平衡點。但是等到自然發生這種轉變的時候,我們這種依賴石油的經濟大概也死絕了。
經濟學的解決方法很簡單:謹慎地減少能源的需求並明智地增加供給。這兩個步驟會讓供需回到平衡,穩定能源成本,最後降低價格。當能源價格穩定下來並下降,所有物價也穩定下來並下降,經濟才能再次成長。
但是講這些比做容易多了。我們的經濟幾乎全由石化燃料推動,是不可再生的資源。從定義上來說,供給是有限的。世界上的石油、天然氣和煤就這麼多,我們用得愈多,擁有的就愈少,要付出的成本愈來愈高。依據供給需求法則,減少的資源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愈來愈貴。
很不幸地,我們整個經濟的規畫是在石化燃料永遠用不完、永遠廉價的世界中運作。現今,由於這些燃料日益缺乏,特別是石油,價格反映現實而上漲。
而且,燃料價格還會持續上漲,主要原因是石油供給再也無法跟上需求。另一方面,全球的燃料需求一飛沖天,特別如印度和中國等高度成長的經濟體。當這兩個國家發展成成熟的經濟霸權,亞洲的能源需求只會增加。
然而,從供給方面,石油公司並未找到更多油田。有些專家甚至擔心,全球石油生產已經過了高峰,要面臨的是永久的全球性供給下降,但需求卻在上升。加上美元疲軟,美國的油氣價格上漲勢不可擋。換言之,廉價石油和天然氣的日子已經結束,一去不返。因此若要靠增加能源供給來降低燃料價格,必須找到石油的替代品,最後連煤和天然氣也面臨同樣的局面。
當然,有滿坑滿谷的提案要我們繼續使用石化燃料。有些只是畏縮不前,其餘的則是荒誕不經。為了讓我們和多碳化合物掛鉤,現有企業提議從油砂或油頁岩中提煉燃料,或是在海岸外和國家公園鑽探,或將煤液化來推動汽車。專家懷疑,不論這些不確定的方法會不會在能源問題產生些微影響,但是這些不斷努力尋覓的「替代能源」似乎只是同樣石化燃料的重新包裝,有相同的問題。更糟的是,許多來自多碳化合物的替代能源,是最難開採、成本最高也最難燃燒的東西。還是有企業想要去開採,並以合理的價格來推入市場。
問題更加惡化,全球的科學家發出警告說,我們不能再以現有的速率到處燃燒石化燃料,遑論要引進更骯髒的燃料。溫室氣體濃度可能已經超過關鍵的頂點,預料會發生大氣過熱,造成氣候失控。專家認為,我們必須削減燃燒石化燃料的總量。沒錯,不只燃料成本過高會導致經濟崩潰,而燃燒更骯髒燃料來貼補油價的企圖則會讓地球發高燒。
共
5頁
1
2
3
4
5
下一頁
跳到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