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管理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4
第三章
THE CHINA EFFECT
中國效應

(節錄)

新中國的兩張面孔

二〇〇八年九月,世界銀行取消了針對查德政府的一項巨額財政資助。據世界銀行官員的解釋,查德總統德比(Idriss Deby)沒有履行對協議的承諾。二〇〇一年以來,查德政府的大量開支都用在了武裝本國安全部隊上,而沒有用於衛生保健、教育和農業。

數週以後,查德以一種完全不同的形象出現在世界的另一端。中國高級官員周永康說,中國對「查德政府推動國家發展的努力」表示讚賞。相對於世界銀行對查德總統德比的負面評價,周永康承諾將擴大中查兩國在貿易、政治和文教領域上的合作以強化雙邊關係。

上面這一簡短的事例,讓我們具體而微地瞭解到「中國效應」這個現象。一些中國觀察家發出中國威脅論的警告已有多年了,但很少注意到中國精湛的外交技巧。正像我們已指出的,中國在全球的崛起是建立在一系列援助政策和商貿行為之上的,這些政策和行為會逐步淘空美國決策者制定國際議題的能力,也會動搖西方金融機構要求非西方國家進行政治改革的努力。在本章,我將結合具體國家的例子來展示這一過程。

在展開討論前我必須先說明,就像上一章中我們已經看到的刪,正如華盛頓共識的「結構性調整貸款」和自詡為各國通用的普世性發展計劃在緊要關頭失了靈一樣,在與那些人權記錄不良的國家打交道時,西方國家從過去到今天的記錄也都不完美。舉個例子,美國和獨裁國家沙烏地阿拉伯的關係一直不錯。英國石油(BP)、殼牌(Shell)、雪佛龍(Chevron)等西方石油巨頭一直拒絕公佈每年向腐敗、暴虐的非洲政權(如安哥拉政府)支付了多少酬庸。

在布吉納法索(Burkina Faso)等前殖民地,埃爾夫(Elf)等法國石油公司利用與當地領導人的特殊關係,在開發豐富的自然資源時可以近水樓台先得月。加彭(Gabon)的奧馬爾.邦戈(Omar Bongo)是非洲歷史上任期最長的總統,死於二〇〇九年。在掌權的四十年中,邦戈利用國庫中飽私囊,卻無視於民眾對民主和發展的渴求。邦戈獲得成功的關鍵因素只有一個,那就是石油。僅法國就向加彭購買了數十億桶原油。邦戈曾有言:「加彭不能沒有法國,猶如汽車不能沒有司機。」

因此,在既有的「石油政治法則」下,為了確保獲取自然資源,大國的手都不乾淨。本章要展現給讀者的是,中國的商業活動如何在不經意間危及了西方國家所擁有的金融影響力和政治吸引力。在圖三.一中,我們比較了近期西方和中國與那些嚴重而且全面侵犯人權的國家的交往情況,中國與這些國家的關係更為深遠普遍。

41 2 3 4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