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管理展
大遷徙

大遷徙

Great Migrations

內容連載 頁數 1/2
第一章 為移動而生

不管是在天上、在海下,或是橫越大地,大遷徙永遠是關乎生死存亡的長征。其中的風險之大簡直難以衡量,但迎向這些挑戰似乎出自天性。對許多動物而言,遷徙過程就是季節性的朝聖之旅,也為了一個再根本不過的理由──繁衍自己的種族。

聖誕島紅蟹(Christmas island red crab)每年都要朝著大海進行一趟這樣的旅程──即使這整趟艱辛的過程多半只是徒勞無功。為了同一個理由,大樺斑蝶振翅飛舞,展開一趟漫長而橫跨多個世代的大遷徙,因為這是確保整個種族存續的唯一辦法。對其他動物而言,行動就是生命,也是恆久無止境的旅程。雄抹香鯨在深幽大海中不斷游蕩,獨行俠的孤寂,唯有與其他抹香鯨接觸的周期性需求出現時,才會被打破。

牛羚也是如此,牠們的腳步不曾停歇,為了生存而奔馳在塞倫蓋蒂,追逐著使牠們陷入無盡循環的雨水,一直遷徙下去永無止期。牠們奔騰在塞倫蓋蒂─馬喇地區,牠們自己就彷彿是一股自然力。一百多萬頭牛羚,繞著肯亞與坦尚尼亞無盡的開闊平原和相思樹疏林草原飛奔。牠們修長的體型非常適合奔跑,卻與那有著長髯、彷彿對周遭一切默默承受的面孔顯得不協調。牠們的生活就是持續不斷為生存而跑,是永無休止的長途遷徙。群體就是牠們的生命,群體本身就是一個生命體,支配著每一頭牛羚的行動、交配、出生,甚至死亡。太陽、風、雨水和地質,共同催促著牛羚年年繞行這一片牠們已經占據了150 萬年的大地。年復一年,在這場賽跑中,牠們追逐雨水與雨水滋生的綠意,翻揚起赤道東非的泥土,跋涉約2500 公里。牠們的旅程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但從月曆上來看,從12 月到次年年初的那幾個月,這一群數量龐大的草食動物會集結在塞倫蓋蒂國家公園的南端,以及相鄰的恩戈羅恩戈羅自然保育區。有時候,每一平方公里就能擠入將近1000 頭動物,全都在啃食「驟雨」帶來的豐盈綠草。短暫的兩三個星期裡,龐大獸群中的雌獸將生下新一代的小牛羚──數量多達50 萬頭。小牛羚能使獸群繼續維持龐大數量,但是只有六分之一的新生牛羚可以活過一。出生後幾分鐘,小牛羚就能站立,為自己必須不斷前進的未來,踏穩虛弱卻關鍵的腳步。不停的移動以及牛羚群的龐大數量,是牠們得以存活的因素,尤其是在出生後脆弱的頭一年。不過無論如何,牛羚媽媽會想辦法告訴牠們,傳達清楚的訊息:繼續走,低著頭。融入群體,不要引起注意,因為平原上的捕食動物──獅子、獵豹、鬣狗和野狗,永遠都在伺機而動。牛羚是非常矯捷的動物,全力奔跑的時速可達80 公里,但小牛羚依舊不是獵豹的對手,因為獵豹朝獵物衝刺的時候,時速可以超過120 公里,快過陸地上任何動物。而獵豹卻只是牛羚群面對的一種危險而已。

在小山頭的陰影處,岩石露頭點綴在短草平原上,獅子和自己的獅群正等待白晝結束,牠們比較喜歡在晚上狩獵。在夜色的掩護之下,獅子採取了行動。牠們伏低身子、一點一點慢慢靠近,然後從夜色中竄出,一擁而上,衝向最脆弱的目標──病弱的成年牛羚、小牛羚,或是離群太遠、才一歲多的牛羚。牛羚撒開四蹄狂奔,大貓緊追在後,以尖牙利齒撲抓牛羚的腰背。獅子只要抓到獵物,就會盡量吃個飽。鬣狗和禿鷲會撿食牠們的殘羹剩餚。

不過牛羚的確有一項戰略優勢。包括小牛羚在內,牠們天生就要不斷前進。相較之下,比較依賴的小獅子或多或少像是定居的動物。獅子在下手攻擊之前,總得先等牛羚漫遊到牠們的領域內才行。而短草平原又給了這些獵物另一個戰略優勢──良好的視野。比起在更長一點的草中,這裡更容易看到偷偷摸摸的捕食者。短草雖然不是最翠綠的,卻對牛羚大有好處,短草富含對牠們生存至關重要的礦物質。

21 2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