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2
談論神修人走在這個感官的夜與煉淨的道路上,其辨識的記號。
因為這些乾枯多次可能不是來自感官欲望上的夜和煉淨,而是來自罪過和不成全、或怠惰和冷淡、或不好的情緒(Bad huomr:原文是mal humor,略似現代人所謂的內分泌失調,引起的情緒問題,如憂鬱症。)、或身體的失調。我要在此列舉幾個記號,用以分辨這乾枯是否來自這個煉淨,或者來自其他的毛病之一。
第一個記號是,由於這些靈魂無法從天主的事得到愉悅和安慰,從受造物他們也得不到什麼。因為天主把靈魂放在這個黑暗的夜裡,為的是要乾涸和煉淨感官的欲望。天主不讓靈魂在任何事上動心和找到愉悅。藉著這個記號,靈魂能夠大概地分辨出來,這個乾枯和乏味不是來自新犯的罪過和不成全。因為,如果這樣的話,在感官部分會感覺到一些本性的傾向或願望,想尋求天主事物之外的滿足。而且,當靈魂願意放縱欲望於某個毛病時,會立即感受到對那毛病的傾向;而毛病之多寡,則視對毛病的喜歡和愛戀的程度而定。
然而,因為缺乏對上天下地之物的興趣,可能來自一些不適和憂鬱症。這往往使人對什麼都興味索然,所以必須有第二個記號或條件。
第二個記號是,一個人可能自認為經驗到所謂的煉獄,記憶通常專注於天主,懷著痛苦的關心和憂慮。靈魂自認為沒有好好事奉天主,而且又向後退步,因為覺察到在天主的事上這樣的乏味。由此顯然可見,這個乏味和乾枯不是來自鬆懈和冷淡;因為一個不熱心的人,對天主的事不會很留意,也不會有內在的操心。
因此,乾枯和冷淡之間有個顯著的差異。因為一個冷淡的人,在其意志和心神上是很鬆懈和散漫的,對於事奉天主也毫不在意。至於純煉淨的乾枯,如我所說的,通常伴隨著憂慮和痛苦的關心,恐怕沒有事奉天主。儘管有的時候,這個乾枯可能因憂鬱症或其他體質的影響,就像多次發生的,也不會因此而不在其欲望上產生煉淨的效果;亦即所有的滿足被剝除淨盡,唯獨關心著天主。因為,如果純粹是體質的緣故,最後的結果只是乏味,且傷害其本性,而沒有因煉淨的乾枯而來的事奉天主的這些渴望。雖然如此,靈魂感官部分的活動仍是很低沉、遲鈍和虛弱,因為感官從中得到的滿足很少,而心神則是敏捷和強壯的。(參閱〈瑪竇福音〉第二十六章第四十一節)
這個乾枯的理由是,因為天主把感官的恩惠和力量轉為心靈的。由於感官和本性的能力無法承受之故,因而存留在斷絕享樂、乾枯和空虛之中。因為感官的部分沒有能力接受純心靈的事物,所以心靈所享受的美味,身體則感到索然乏味,致使工作鬆懈懶散。不過,心靈卻得到滋養,變得更強壯和更警覺,比從前更勤勉,小心不要辜負天主。如果剛開始時靈魂體驗不到心靈的滿足和愉悅,反而是乾枯和乏味,這是因為在此轉變時期的新奇經驗。因為靈魂的味覺仍習慣於那些感官的美味,仍然把眼睛盯在這上面,也因為心靈的味覺尚未煉淨,還不能適應如此靈巧的美味。除非等到這個乾枯和黑暗之夜逐步預備好,否則靈魂不能體驗心靈的美味和恩惠。靈魂所感受的是乾枯和乏味,失去了先前那麼容易享有的滿足。
因為天主開始帶領進入曠野獨居的這些人,和以色列子民很相似。在曠野裡,天主立即從天上給他們降下現成的食糧,具有各種美味,如同那裡所說的(〈智慧書〉第十六章第二十~二十一節),「適合各人的口味」。然而他們卻貪求過去在埃及吃的鮮肉和洋蔥的美味,他們的胃口更習慣和偏愛那些,甚於愛天糧瑪納的甜蜜美味。所以在這些天糧當中,他們哭泣嘆息,要求吃鮮肉(〈戶籍紀〉第十一章第四~六節)。我們的欲望何等卑賤,竟致哭求渴望我們的卑劣食物,厭煩難得的天上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