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2
Aesthetic-Usability Effect
美即好用效應
美的設計,被認為比不美的設計好用。1
「美即好用效應」解釋一個現象:人們認為比較美的設計,會比不美的設計好用,不管事實是否如此。有好幾個實驗都出現這個效應,而且在設計物的接受度、使用度以及效能表現上,都強烈暗示美的設計比不美的設計好用。2不管東西是不是真的比較好用,美的設計看起來就是比較容易使用,而且有較高的使用率。好用但比較不美的設計,它的接受度可能就不高,讓好不好用的問題變的沒有意義。這些認知偏見及後續的互動行為非常難改變。比方說,在一個如何使用電腦的研究裡,研究員發現人們早期對電腦品質與使用的印象,會影響他們的長期態度。類似現象也出現在許多討論「人的魅力」研究報告中,換句話說,我們對人的第一印象,影響了態度的形成,而且明顯影響到對一個人的觀感和對待方式。3
美學在設計物的使用方面扮演重要角色。美的設計比不美的設計,更能有效助長正面的支持態度,而且讓人對設計上的缺失更富包容力。比方說,人們對於增進正面態度的設計,往往可以叫出名稱、發展出感情(例如叫出車名),但是對產生負面態度的設計,就很少出現上述情形。這種與設計親密、正面的關係,能激發出喜愛、忠誠度及耐性,而這些因素,正好都出現在被長期使用的成功設計中。這些正面關係,暗示了人們與設計的互動是多麼密切。與設計物的正面關係所產生的互動,有助於催化創意思考及解決問題。如果是負面的關係,會造成思想狹隘與扼殺創意的互動。這一點在充滿壓力的環境尤其重要,因為壓力會增加疲勞,降低認知的表現。4永遠要追求能創造出美的設計。美的設計會被視為比較好用,容易馬上被接受並長期使用,也會增加創意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美的設計還能助長跟人們的正面關係,讓他們比較能包容設計上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