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信仰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4
  第一個挑戰——地毯的故事

  馬拉喀什(Marrakech)的市場是全世界最古老、也最冷酷無情的市場之一,如果我必須通過以交易環遊世界的資格考試,我想我應該先從通過這一關開始。

  我降落馬拉喀什後,馬上到市場偵察,一面想著我如何才能在這裡賺到錢。我決定用通過這個挑戰來測試我的計畫是否可行:我要在一個古老的市場完全靠自己賺錢。如果我能在摩洛哥這裡獲得小規模的成功,我會考慮提高賭注,把學到的用在更遠的地方。問題是,我限定自己只能投資500英鎊,而且必須在三天內賺到利潤。

  我在機場見到我的翻譯兼嚮導艾南(Adnan),他一身裝扮酷似《夏威夷之虎》(Magnum PI)裡的湯姆.謝立克(Tom Selleck),包括他戴的雷朋太陽眼鏡。摩洛哥過去十年發展出繁榮的電腦工業,是《星際大戰》(Star Wars)和《神鬼傳奇》(The Mummy)等賣座系列電影拍攝沙漠場景的地方。艾南列舉出他曾參與拍攝的許多電影計畫。像他這類人的收入很可觀:每週帶回家的錢,比大多數摩洛哥人一年賺的還多。我馬上就喜歡上他:他會說英語、法語和阿拉伯語,對地毯懂得也不少……。

  地毯之於摩洛哥,就像煤之於新堡(Newcastle)一樣,是生計的命脈。所有摩洛哥人都懂地毯,他們的兄弟、伯叔、父親和鄰居都是專家,似乎每個家庭都有人經營地毯事業,而且賣的地毯都是最好的。你不必到處找,他們會幫你找到你要的地毯,然後你可以坐著一邊喝薄荷茶,一邊等他們包裝地毯,郵寄回你老家(當然免稅)。這種情況的原因很簡單:賺觀光客的錢,而且馬拉喀什深諳箇中三昧。就像每個觀光客到羅馬都想看圓形大競技場,每個個觀光客到馬拉喀什都想到市場買東西,討價還價一番,占點便宜。事實上,這裡的地毯商人已經讓買地毯變成觀光客到馬拉喀什一遊「絕不能少」的節目。

  你可能會想,既然有這麼多顧客,在馬拉喀什買賣地毯應該很容易。但我至少還腦筋清楚到不抱任何幻想。向艾南解釋過我打算做什麼後,我們同意最好的開始是先到市場看看。我想儘可能參觀各種不同的商店,和交易商談話,以了解供應鏈運作的方式,以及利潤來自哪裡。

  馬拉喀什是個要塞城,它的規劃根據一種講求經濟效率的獨特結構。整個城鎮環繞座落於中央的清真寺,從那裡往外輻射。第一環是販賣宗教用品的攤商——香和宗教經卷,再外一層是裁縫,然後是地毯商等等,直到城牆。城牆外還有別的商販,販賣到城裡的旅人需要的東西,例如牲口飼料。雖然馬拉喀什如今是個現代城市,其市場結構仍根據其經濟歷史。尋找賣地毯的市場必須穿過擁擠的人群,往中心走。一走進陰暗的巷子,我很慶幸有艾南帶路;要是沒有他,我可能得沿路撒麵包屑才找得到回來的路。

  所有地毯商都坐在一起,經過艾南簡短介紹後,矮胖、毛髮濃密的法拉茲(Faraz),很熱心為我解釋市場的運作。馬拉喀什賣的地毯分兩類,一類是摩洛哥北部工廠製造的地毯,通常顏色俗麗,有幾何圖案。買這類地毯的都是摩洛哥本地人,不賣給觀光客。第二類是由亞特拉斯山脈(Atlas)原住民柏柏爾(Berber)婦女,以羊毛編織的手工地毯,使用當地的有機染料著色,圖案設計則訴說編織地毯的婦女的故事。觀光客想買的是這種地毯,商人也能賣得高價。這個市場的另一個重要特點是價格的概念。市場裡的東西都沒有標價。你得問:「多少錢?」他們會告訴你一個大約是成本10倍的價格,所以你必須花時間殺價。這就是這裡做生意的方式,而談價格的本事,就是區別是不是好商人的最主要條件。我已經知道如果要進入這個市場,我必須賣對產品,還要用對銷售技巧。

  我和艾南坐在市場與法拉茲聊天大約一小時。期間有幾位觀光客經過,但似乎沒有一個認真想向法拉茲或毗鄰約50位地毯商人買東西。我有點擔心。我問法拉茲通常他一天賣出多少張地毯。他說有時整天賣不出一張,有時一天可以賣掉三張。至於他賣地毯的利潤取決於高低不定的價格,他常常不確定一週能賺多少錢。如果你有一個月可以等,這不是問題,但我只有三天。
41 2 3 4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