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
爵士DNA

爵士DNA

  • 作者:謝啟彬
  • 出版日期:2011/06/08
內容連載 頁數 1/3
從好奇到熟稔
入門爵士樂的幾個好方法

爵士樂,是一個很適合行銷的名字,近年來在台灣各地,常能看到大大小小的爵士樂活動,大至整個縣市政府主辦的爵士音樂節,或各類藝文活動為力求多元,往往也開始列出希望邀請爵士樂團的慣例;小至各類商業活動的宣傳造勢,也常見爵士樂的搭配—現場演奏演唱,或甚至是小型據點的社區或文化館所舉辦音樂會時,往往也因為爵士樂團的機動性高、配合度高、營造出的輕鬆愜意氣氛等,較為一般大眾所接受。

然而爵士樂,卻也是一個令人頭痛的名字,特別是在想深入認識她,或甚至想要進一步學習如何演奏、演唱時,往往會因為找不到要領而事倍功半。尤其近年來在網路資訊發達的狀況之下,相信不少人也了解到:爵士樂最精髓的部份,往往也是最難學好的部份,那就是「即興」(Improvising),以及「聽懂爵士樂的即興」兩件事。這個「把心裡想到的靈感演奏演唱出來」的動作看似簡單,實際上卻設下了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光照譜操作卻往往感覺不對味,而聆聽爵士大師們看似泉源不絕的滔滔即興樂句時,除了大呼過癮以外,還能再聽出什麼門嗎?

到底怎麼樣才能提綱挈領,聽出爵士樂的樂趣所在?即興到底有沒有分好壞?爵士與藍調有什麼不同?現代的爵士樂聽來怎麼跟傳統唱片中的爵士樂差那麼多?為何爵士樂跟其他流行音樂如搖滾、節奏藍調、拉丁、放克甚至嘻哈能有那麼多的交集,但卻能保持自己的不可取代性?……這些都是從事爵士演奏、教學與推廣教育的筆者,多年來在台灣各地舉辦活動時,第一線與觀眾對話所接觸的問題。

從個人的經驗來對照,其實證明了近年對於爵士樂好奇的人真的愈來愈多,然而能持續追尋鑽研的聽眾或樂手,其實仍是數量有限。主要的原因是爵士樂真的很容易親近,不難接觸,但是因為爵士樂的特色即在於「變化」,所以她沒有標準答案,每個人都能用主觀來聆賞或創作,各自表述的結果,就演變成為較為私密的聆賞習慣,不若流行音樂一般容易被風潮帶動,或引起眾多人的共鳴。

然而爵士樂還是有很重要的一些「通則」是不會改變的,而這些通則也成為了辨識爵士樂、甚至鑑賞爵士樂好壞的依據。對於爵士樂學習者而言,這些通則雖然需要長時間的浸淫與磨練才能掌握得好,但是能夠先明瞭整個大方向,總是一件好事。因此,在此筆者也希望能分享一些建議,希望能幫助各位,從對於爵士樂的好奇,進而習慣爵士樂,讓爵士樂成為您生活中的喜好:

爵士樂的風格有很多種,先聽自己喜歡的
人對於喜歡的事情,總是不吝付出比較多的心力,不管您是藉由唱片廣播、電視電影配樂、媒體廣告、或是現場演奏等愛上某首爵士樂曲或風格形態,建議您別害羞,多邁出一步,藉由上網或學校社團聚會,與同好詢問音樂資訊,網路上永遠不乏熱心的樂迷會樂意回答您的問題,當然就跟其他的網路社群生態一樣,發問之前如果先能詳細些描述,也就容易得到比較清楚的回應,而當然,這些都只是建議,不能保證百分之百地符合您的喜愛,而資訊的正確度也不是那麼高,然而就跟路是人問出來的、好價錢是貨比三家的道理一樣,多參詢不同人的建議,然後自己再整理比對,也是比較有效率的方式。

或者正如文首提到的,現今爵士樂的現場演奏較過往興盛許多,不管是國外來的爵士大師或是本地的爵士好手,演出的場所也不僅限於酒館或Pub,如果在您的周遭有任何的爵士樂演出,建議您不妨於演出結束後上前與樂手攀談,爵士樂手們是全世界最好親近的音樂家們,他們幾乎都會樂意回答您的問題,分享影響他們的音樂與樂手。或是您也可以鼓起勇氣,直接向您身旁一起聆聽的聽眾提問(小祕訣:通常就是那位每回樂手即興完畢第一位鼓掌的人……),搞不好您會因而交到不少音樂上的同好呢!

筆者在諸多的場合中,就常親身遇到看來氣質典雅的女孩,最喜歡的是兇猛的爵士放克(Jazz Funk)風格,還有家庭主婦來信分享北歐爵士樂手音樂所帶給她生活上的美感喜悅;甚至我還清楚記得一位穿著汗衫的歐吉桑,熱情地在我們演奏爵士樂時賣力地擺動身軀跳舞呢!誰說爵士樂應該如何聽才對?或一定要有相當的身分階級才能聽爵士樂呀?
31 2 3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