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5
第 1 章
與用語言表達想法、談話術不同—閒聊的五個規則
閒聊的規則①
閒聊是,在「沒什麼實質內容」的話裡有其意義
每天我們都是一邊閒聊、一邊生活──如果要這麼說,應該也可以吧。換句話說,我們幾乎是100%透過閒聊與他人溝通。
不過,不善閒聊、無法讓對話順暢進行的人最近愈來愈多。
我是大學教授,因此有很多機會接觸十八到二十歲出頭的大學生,或是剛出社會的畢業生。和他們接觸時,我常常有一個感覺。
那就是,這些年輕人在談話能力上很不均衡。
他們和朋友能聊得很起勁,但一遇到和自己立場不同、年紀不同、環境不同的人,就開始不知所措:「呃……」、「啊,不,那個……」,然後對話就突然中止。
「早安」、「辛苦了」—能夠有禮貌地打招呼。
「○○就麻煩你了」、「請給我●●」—能傳達必須傳達的事。
「▲▲什麼時候會到?」、「星期一方便嗎?」──能詢問必須確認的事。
不過,說完後就結束對話。也就是說,「只講重點」。
「只要能傳達重點,不就行了嗎?」—的確是這樣沒錯。不過,只講重點,是無法好好在這世界裡生存的。
所謂的重點,例如工作上的事、契約洽談和交涉、連絡和報告……這些可說是「有實質意義的談話」。但這些話占日常生活、社會生活中所有談話的比率,其實很少。一般談話中幾乎都是「沒什麼實質意義的話、不重要的話」,也就是閒聊。
不過,有些人,尤其是一些年輕人好像會覺得:「既然是沒有意義的談話,不就沒有勉強自己的必要嗎?」、「閒聊能幹嘛?」、「浪費時間」。我了解這些人的心情,不過這種想法是錯的。
在公司裡,也有一些人雖然能和上司討論工作,但不善閒聊或談私事,也不想說這些話。這種人也變多了。
「閒聊=沒什麼實質內容的話」,這個說法是對的;但「閒聊=沒有必要的話」,就大大錯了。閒聊正是因為「沒有內容」,所以才有做的必要。
說得極端些,談話只分成「傳達重點的談話」和「除此之外的談話」兩種,而閒聊就屬於重點以外的對話。
舉例來說,談生意時,對話是由兩部分構成的—細節討論、契約、確認等,這些有實質內容的「與生意直接相關的談話」;以及「最近怎麼樣?」、「有去打高爾夫球嗎?」等與生意無關、沒什麼實質意義的「閒聊」。
那麼,在談生意時,沒內容卻又與生意無關的閒聊有什麼意義?
打個比方,它具備的功能是「平整地面」,好讓之後的生意洽談進行得更順利。
在人際關係和溝通中,閒聊扮演的是「建築物裡與水相關的地方」,如廁所、廚房等。再說得更簡單些,日本年輕人和搞笑藝人常說的「要讀空氣啊!」,能做出這「空氣」的也是閒聊。為了在某個場合中和其他人感受同樣的「空氣」,製造出這「空氣」,就需要閒聊。
以房子來比喻人際關係,能說出有重點、有意義的話的能力,或者說作為日本人能確實說好日語的能力等,是地基、基礎工程。
在這之上,則是身為人、作為社會人所須具備的人格,也就是骨架,然後再加上累積各種社會經驗所學會的禮儀、和他人相處的能力、溝通能力等,搭建出房子的形體。
而在這個房子裡,與「閒聊」、「閒聊力」相對應的,就是和水相關的地方。
和水相關的地方,雖然不會顯現在房子外觀,卻不可或缺。如果這些地方堵塞住,就會變成讓人覺得痛苦、住起來很不舒服的房子吧。
就如閒聊是房子裡和水相關的地方,它也是不可或缺的溝通元素,能讓人際關係不會阻塞、順暢進行。
共
5頁
1
2
3
4
5
下一頁
跳到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