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信仰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7
第一章 離鄉狂想曲
你會怎樣介紹自己?當人們第一次見到我,到底會留下什麼印象呢?

「大家好,我是唐峰正,什麼?什麼?你聽不清楚,唉唷,我不是『唐氏症』啦!我是唐峰正!」我是個不折不扣的輪椅族,常常這樣介紹自己,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化解彼此尷尬氣氛,也留給人們深刻印象。我習慣用幽默風趣的語言,拉近彼此的距離,改變旁人的異樣眼光。所以,你們隨時都可以靠近我一點,再靠近一點,但千萬不要坐到我身上喔!

改變第一印象
我是小兒麻痺的重症患者,好朋友習慣叫我「小唐」,有人也喊我「唐董」,因為我創立了一個基金會,並且擔任董事長。

我生平第一件瘋狂的事情,就是在二十五歲的那一年,留下一封遺書,從偏僻的嘉義老家,隻身前往台北闖蕩江湖。原本擔心會客死異鄉,最後發揮打不死蟑螂的生命力,活得就像一尾活龍,現在還能在這邊吹噓人生。

比別人幸運的是,我隨身都帶著「椅子」,根本不怕買票要排隊,尤其是聽天王天后的演唱會時,特別好用,就算所有椅子都被搶光了,還是可以留下「一席之地」。

從前有一部電影描述「機器戰警」,裡頭男主角就是人與機器的巧妙結合,人機成為一體。我也像是「半機器人」,上半身可謂是文質彬彬,玉樹臨風,下半身則連結著一台輪椅,催緊「油門」時,真的是走路有風啊!

只是身為主角的我們,往往被代步的輪椅,搶盡了風采。

對一般人來說,遇到了輪椅族,就跟黃種人看到白人或黑人一樣。無論長的高矮胖瘦,圓扁粗細,都以為差不多。

很多人看到輪椅的那一刻,在心中就成了定局,停留在既定的刻板印象,認為「這群人」幾乎就是一個樣。在所謂「正常人」眼裡,我們殘缺的部分,也成了共同標籤,自然而然把我們圈成一個團體。

有一次,我在台北市敦化北路的十字路口等過馬路,看著車水馬龍,人來人往,這是台北市熱鬧的街頭景象,當我蓄勢待發,準備綠燈一亮,就要往前衝刺之際,突然被叫住了。

「我要買口香糖,請問一條多少錢?」一位帥氣的男生,穿著筆挺西裝,為了在心愛的女人面前,展現悲天憫人的好男人形象,興沖沖地跑過來,伸手往口袋掏錢,想要跟我買口香糖。這是取悅女生的老招數,沒想到,到今天還有人在用,真不知道他是哪雙眼睛看見我在賣口香糖。

我當場忍住大笑,假裝翻了翻包袱,又不想讓他失望,轉頭對他這樣說:「先生,我也喜歡吃口香糖,但沒有賣口香糖,我口袋還有剩一些,可以請你吃啦!」這位帥哥聽了之後,一臉尷尬,連聲道歉,趕緊帶著心愛的女人逃離現場。

很多人走在路上,只要看到輪椅族,就想可憐我們,以為我們「這種人」,大概就是靠賣口香糖維生,但我沒有賣口香糖啦。所以,各位鄉親,下次看到我,不用太過熱情,千萬也不要想跟我買口香糖。我會很樂意分給你們吃,只要不跟我搶就好。

你是忠仁?還是忠義?我是不仁不義
另有一次的經驗更誇張,我在台北街頭遇到一個中年男人,看起來應該是企業人士,很像獅子會或扶輪社的社會名流。他看見了我,突然衝過來,一把抓住我的輪椅,雙手就搭在輪椅的扶把上,臉越來越靠近,越來越靠近我,從上而下,從左至右,仔細端詳了十幾秒,最後一臉狐疑地問說:「我大概知道你是誰,你說,你究竟是忠仁?還是忠義?」

「抱歉啊!我不是忠仁,也不是忠義,我是不仁不義啊!」唉,又是遇到一個熱情的怪老頭。我乾脆就順著他的話回了他,他也當場笑開了。

接受全台第一宗連體嬰手術的忠仁和忠義,實在是太有名了,媒體大肆報導,每隔幾年就又拿出來炒一次。很多人都誤以為,只要長得瘦瘦小小,坐輪椅的身心障礙者,不是忠仁,就是忠義。這種誤解常常讓我哭笑不得,啼笑皆非。

這就是一般人的刻板印象,民眾往往簡化身心障礙者的多元類型,以為我們就是賣口香糖,共同名字不是叫做「忠仁」,要不然就是「忠義」。如果金馬獎影帝劉德華是從小就坐在輪椅上,一般人恐怕也不會先注意到他是「帥哥」,浮現在心中的第一印象,也會是那台「輪椅」。

坐輪椅的劉德華和阿吉仔差別不大,就算劉德華比別人卡認真,他比別人卡打拚,還是會比別人卡「歹命」,同樣要跟著阿吉仔去走唱,手牽手哼唱著「命運的吉他」啊!!
71 2 3 4 5 6 7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