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3
造園在中國人當中遠比在歐洲保有更高的尊敬;那個藝術他們評等為一個完美作工,有著人類知識的偉大產物;並且說道,它在打動熱情的效力,很少輸給其他任何藝術。他們的園師不僅是植物學家,而且是畫家和哲學家;對人類心靈以及激起強烈情感的藝術具備通徹的知識。在中國不像在義大利和法國那樣每一位小建築師是園師;它也不像在另一個著名國家那樣,來自瓜田的農夫,戴上假髮而成為教師;像戈納赫勒(Sganarelle),一個樵夫,放掉手斧,開始當醫生。在中國,造園是一項顯赫的專業,要求廣泛地學習;達到完美之境者甚少。
那裡的園師絕非無知或文盲,而是有高度能力的人,他們將大部分裝飾結合到好多部分的自然,那是累積學習、旅行和長期經驗才能辦到:只有在這些養成之後他們才被允許去行使專業;因為在中國人而言,裝飾性造園的品味是一個法定關注的目標;它一直被認為對一般文化,因而對整體國家之美會有影響。他們觀察到此藝術的錯誤太重大而不能容忍;其乃大量暴露於視覺而且大部分不能取代:因為要矯正一個小時的大錯常需要一個世紀的時間。
中國園師以自然為榜樣而其目標是要去模仿她的所有美麗的不規則性。第一個考慮是他們要興工的土地;丘狀或山狀;狹小或範圍可觀;富有泉流或在缺水的情況下施工;林木茂密或童山濁濁、粗糙或平滑、不毛或豐腴;以及其轉換是突然而且顯著──不論是狂野或巨大;或者漸進而且一般是傾向平靜──不論是憂鬱或愉悅。對所有這些條件他們小心從事;選擇順應土地的配置方式,掩藏其缺點、改善或發揚其優點,並且以適度的花費快速地執行。
他們也照顧到業主的貧富;其年紀、弱點、脾氣、娛樂、人際關係、事業和生活方式;同時照顧到一年當中他最常去此園林的季節:在構成上配合他的經濟狀況;並且提供他的需要和消遣。他們的技巧包括擺脫自然的不完美和缺點;以及其他的障礙:以及,不顧每一個障礙,生產在此類中最為完美的不尋常作品。
雖然中國藝術家一般以自然為榜樣,他們不至於過分依附她而排除所有藝術外貌:相反地,在很多場合認為有必要誇示他們的著力之處。他們說,自然只提供少數材料以工作:植物、土地和水是她的僅有產物:並且雖然這些形式和處理也許有可觀的變化,但很少是顯著的;其餘的則如鈴聲的改變,雖然實際上不同,但產生同樣一致性的聲響;變化太微小以致不易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