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9
譯者序
還原大亨本色 汪芃
經典新譯需要一些好理由。
《大亨小傳》的地位自一九四○年代便水漲船高,到了一九九八年,美國藍燈書屋已將此書列為二十世紀百大英文小說第二位,僅次於喬伊斯的長篇鉅作《尤利西斯》。而從一九五四年至今,《大亨小傳》在台灣已出版超過十七種中譯本,其中不乏插圖本、中英雙語對照本或輕薄短小的口袋書等各種版本,風貌形形色色。
儘管這部作品貴為經典,然而既想重譯經典,應該懷抱某種「不得不重譯」的理由,否則缺乏中譯的外國作品仍多,弱水三千,為何執著於這一瓢前人斟過飲過的?
身為一個新譯者,我提出的理由是:想呈現一個不採用透明譯法的全新譯本。所謂「透明譯法」指的是流暢的譯法,亦即使用平鋪直敘句型、當代修辭,並避免指涉複雜的多義詞語。
套用美國翻譯理論家韋努蒂的說法,譯者使用透明譯法便遁入無形,隱而不現,宛若以自己的語言重寫了原文,抹除原作的語言和文化差異,緊縮了讀者自由詮釋的空間,這種所謂的通順譯本製造一種「清晰透明」的假象,令讀者察覺不到翻譯的中介,以為自己心領神會的,是真真切切的作者之聲。
我所希望的,則是卸下這樣「隱形的譯者」所加諸自己身上的權力。
本書作者費滋傑羅曾稱自己不過是一名文字匠,寫作時往往字斟句酌,和天生富有文氣的文豪海明威是天差地別;撇除此言的自謙成分不談,可以想見作者精雕細琢的寫作風格。
論文類,《大亨小傳》一書雖為小說體,裡頭富含人物對話、歌詞、書信、名單等各式文類;論主題,本書觸及許多二元對立的議題:男與女、夢想與現實、道德與不道德、貧與富、甚至是舊有貴族與新富階級;論角色,本作品描摹了不同性別、社會階層、種族的人物姿態及口吻。
為了以區區四萬多字的中篇小說篇幅將各個層面照顧妥貼,費滋傑羅巧用各種譬喻、象徵、形象詞等印象主義元素,只消幾抹顏色、幾個意象、幾副姿態、幾種說話的腔調就能描繪出豐盈的畫面色澤,讓讀者煥發想像,填補空白。在原作中,「意象」的角色如此吃重,我因此不願在翻譯中割捨。
這樣的翻譯策略與現存的中譯本並不相同。例如檢視目前坊間最為流通且評價最高的喬志高譯本,便能看見大相逕庭的譯法;喬志高先生(本名高克毅)極能巧用中文資源,以珠圓玉潤、富有古味的道地中文譯出這部經典。對於這樣的翻譯手法,高氏自己也曾直言不諱:
我認為中國文字、語言有那麼悠久的歷史,那麼豐富的文學文化遺產,我們絕?能輕?放棄。在字詞方面(尤其科技方面)儘管應該輸入新東西,但文法、語法跟修辭許多固有的好處,卻?能受西方影響,?得自己的文字失去本?的面目。
這番見解不僅體現在高氏譯文中,後起的許多新譯本似乎也從善如流,撇除少數幾個劣譯不論,現有的十幾種譯本大多採取歸依中文的譯法,多半行文流暢,沿用中文既有的修辭、成語,並以中文常見的譬喻及象徵取代原作中的特殊意象。
舉形象詞的刪增為例。
共
9頁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頁
跳到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