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4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東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裏,就全變壞了。他要強使一種土地滋生另一種土地上的東西,強使一種樹木結出另一種樹木的果實;他將氣候、風雨、季節搞得混亂不清;他殘害他的狗、他的馬和他的奴僕;他擾亂一切,毀傷一切東西的本來面目;他喜愛醜陋和奇形怪狀的東西;他不願意事物天然的那個樣子,甚至對人也是如此,必須把人像練馬場的馬那樣加以訓練;必須把人像花園中的樹木那樣,照他喜愛的樣子弄得歪歪扭扭。
不這樣做,事情可能更糟糕一些;我們人類不願意受不完善的教養。在今後的情況下,一個生來就沒有別人教養的人,他也許簡直就不成樣子。偏見、權威、需要、先例以及壓在我們身上的一切社會制度都將扼殺他的天性,而不會給它添加什麼東西。他的天性將像一株偶然生長在大路上的樹苗,讓行人碰來撞去,東彎西扭,不久就弄死了。
我懇求你,慈愛而有先見之明的母親最初的教育是最為重要的,而這最初的教育無可爭辯地是屬於婦女的事情:如果造物主要把這件事情交給男子,那他就會給男子以乳汁去哺育小孩。因此,在你的教育論文中多多向婦女們講一講,理由是,不僅她們比男子更注意這方面的問題, 不, 因為你善於避開這條大路,而保護這株正在成長的幼苗,使它不受人類的各種輿論的衝擊!你要培育這棵幼樹,給它澆澆水,使它不至於死亡;它的果實將有一天會使你感到喜悅。趁早給你的孩子的靈魂周圍築起一道圍牆,別人可以畫出這道圍牆的範圍,但是你應當給它安上柵欄。
僅她們在教育上能產生巨大的影響,而且教育的成功對她們的關係也最為密切,因為大多數的寡婦完全是受她們自己的孩子支配的,這些孩子將很清楚地使她們感覺到她們培養他們的方法其效果是好還是壞。
法律所牽涉的問題,往往多半是財產,而很少涉及人,因為法律的目的是維持安寧,而不是培養道德,所以它不能給母親以足夠的權威。但是母親的地位比父親的地位更為穩固,她們的任務也更為艱巨;家庭之所以能安排得井井有條,也全靠她們的操持;一般說來,她們都是很疼愛孩子的。有時候,一個兒子不尊敬他的父親,多多少少是可以原諒的;但是,如果有時候,一個孩子的天性竟泯滅到不尊敬他的母親,不尊敬在懷中把他撫養起來的人,不尊敬用乳汁餵養他的人,不尊敬許多年來忘我地照管他的人,那麼,人們就應當趕快像扼死一個不配見天日的怪物那樣,扼死這個可惡的人。有人說,做母親的把她們的孩子嬌養壞了。在這一點上,她們當然是做得不對,但是,同你們使孩子陷於墮落相比較的話,她們的錯誤還是要小一些的。做母親的希望她的孩子得到幸福,希望他現在就能得到幸福。在這一點上,她是對的。
如果她採用的方法錯了的話,就應該給她們說明。
父親的奢望、慳吝、專制、錯誤的深謀遠慮以及他們的疏忽大意和冷淡無情,對孩子們來說,比母親的溺愛為害還大一百倍。此外我必須解釋一下,我給“母親”這個名詞所下的定義是什麼;這一點是在後面就要談到的。
人們對我說,福爾梅先生�認為,我在這裏所指的是我的母親,而且還說,他在一本著作中已經談到這一點了。這簡直是拿福爾梅先生和我開玩笑。
福爾梅是一個德國的基督教牧師,于《愛彌兒》初版的第二年,即1763年發表了一本《反愛彌兒》(Anti�Emile)。
出版盧梭著作的書商訥歐姆因害怕盧梭在書中闡述的某些觀點使他遭受當局的罰款,遂請福爾梅把《愛彌兒》通通看一遍,“剔除其中可能遭到人們責難的地方;”福爾梅為了討好訥歐姆,便篡改和剽竊盧梭的著作,寫了一本《基督徒愛彌兒》(Emile Chrétien),這當然是盧梭不能容忍的,所以他在本書中添加了好幾個註腳諷刺和譴責福爾梅。
這裏是嘲笑福爾梅連盧梭的身世都沒有弄清楚,因為盧梭出生後不久母親就去世了。我們栽培草木,使它長成一定的樣子,我們教育人,使他具有一定的才能。如果一個人生來就又高大又強壯,他的身材和氣力,在他沒有學會如何使用它們以前,對他是沒有用處的;它們可能對他還有所不利,因為它們將使別人想不到要幫助這個人他同別人在外表上是一樣的,如果沒有語言和用語言表達的思想,他便無法使人知道他在哪些地方需要別人幫助,因為在他的外表上別人是看不出他有這種需要的。;於是,他孤孤單單的,還沒有明白他需要些什麼以前,就悲慘地死了。我們憐憫嬰兒的處境,然而我們還不瞭解,如果人不是從做嬰兒開始的話,人類也許是已經滅亡了。
我們生來是軟弱的,所以我們需要力量;我們生來是一無所有的,所以需要幫助;我們生來是愚昧的,所以需要判斷的能力。我們在出生的時候所沒有的東西,我們在長大的時候所需要的東西,全都要由教育賜予我們。
這種教育,我們或是受之于自然,或是受之於人,或是受之於事物。我們的才能和器官的內在的發展,是自然的教育;別人教我們如何利用這種發展,是人的教育;我們對影響我們的事物獲得良好的經驗,是事物的教育。
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由三種教師培養起來的。一個學生,如果在他身上這三種教師的不同的教育互相衝突的話,他所受的教育就不好,而且將永遠不合他本人的心意;一個學生,如果在他身上這三種不同的教育是一致的,都趨向同樣的目的,他就會自己達到他的目標,而且生活得很有意義。這樣的學生,才是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的在普盧塔克的著作《論幼稚教育》第4章中也有這種三重教育的思想。
在這三種不同的教育中,自然的教育完全是不能由我們決定的,事物的教育只是在有些方面才能夠由我們決定。只有人的教育才是我們能夠真正地加以控制的;不過,我們的控制還只是假定的,因為,誰能夠對一個孩子周圍所有的人的言語和行為通通都管得到呢?
一旦把教育看成是一種藝術,則它差不多就不能取得什麼成就,因為,它要成功,就必須把三種教育配合一致,然而這一點是不由任何人決定的。 我們殫思竭慮所能做到的,只是或多或少地接近目標罷了;不過,要達到這一點,還需要有一些運氣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