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3
將木頭發揮極致,像是金屬般的塑造力
KONDO WOOD CRAFT
近藤 徹│Toru Kondo
◎第16年的辭呈
1963年出生於石川縣金澤市。因為喜歡玩機器,大學專攻機械工學,之後進入精密機械公司就職。不過,卻被分配到業務部。雖然和預料中的工作種類不同,但能了解人際關係的重要性,因此產生了幹勁。只是在內心深處,埋藏著「想用自己的雙手,理解所有製造過程,然後親自製作」的理想。
邁入上班族第16年的某一天,在書店拾起的雜誌《手做木工辭典》(婦人生活社.已停刊),改變了他的人生。他發現木工職人的工作,不就正是自己的理想嗎?對於家具與木工鑽研越多,便越是著迷。半年後,他辭掉工作,進入富山縣的職業訓練學校。那年他已經39歲。
隔年3月,他修完職業訓練學校的課程,立刻回到專事務農的老家,把堆放雜物的農舍改裝成工作室, 開創了「KONDO WOODCRAFT」。原本一直承接訂製家具,近來也開始為了展覽而創作。
◎業務與手工、金屬與木頭
「在托兒所的勞作時間,近藤就把電池和馬達塞進黏土,製做了一個會動的玩意兒喔!」參加同學會時,兒時玩伴曾經這麼說過。
近藤先生的最新作品,是一個為了可以同時享受看電視與聽音響,用原木與布料製作的斜背視聽座椅。座面內側崁上獨創的五金。雖然用的不是黏土與電池,木頭與五金的融合,增添了一絲趣味。
近藤先生最初的目標是機械與金屬。大學主修機械工學,在鐵工廠打工,畢業後因為想以工程師的身分從事相關行業,才進入了精密機械的公司就職,結果卻被分發到業務部。由於個性不善於社交,本來覺得一定沒辦法做下去,沒想到想法漸漸產生變化。
「過去總覺得業務部有點烏煙瘴氣,自己也是抱著這印象一頭栽進去。但是,其實那是個很講感情的世界。沒有心就無法進行任何溝通。」
理解了業務工作的魅力,開始覺得有意思,也能用積極嶄新的提案方式來解決客戶的希望。總之就是每天從大清早便一直拼命工作到深夜為止。
進入職場16年後,近藤先生無意間在書店隨手拿起一本叫做《手做木工辭典》的雜誌。看著裡面介紹的家具職人以及職人們的作品,埋藏在心底的情感全都湧了上來。
「我第一次認識到原來有些人可以自己從選擇材料到完工、販賣,全程參與並理解。」
如果繼續待在公司,製造和販賣就是分工制。近藤先生一方面感到無法再對其他部門的產品,擺出很了解的樣子一直賣下去;一方面又要按耐住想用自己雙手去創作的悸動。累積了16年的心情,有如潮水般無法平息。
「我要用自己的雙手來做家具。」他在39歲做了這個決定。而妻子是他最大的加油站,全力給予支持。
「希望你成為一個活得沒有悔恨的人。想做的事情忍著不做,太討厭了。」就這麼簡單兩句話,爽快認同了他。
2002年8月離職,決定從9月開始到富山縣的職業訓練學校上課。在那之前的一個月,他到圖書館把所有與家具、木材相關的書籍全部看過,接著,以偶像設計師漢斯.韋格納(Hans J.Wegner)的「The Chair」為藍本,開始製作椅子。沒用什麼了不起的機械,光靠雙手就讓木頭改變形狀的過程,讓他感受到這便是自己的理想。接下來開始上職業訓練學校的半年,他像海綿似的把技術與知識吸收起來。
「總之就是很忘我,興致盎然到無法控制。」
從職業訓練學校結業後,立刻著手進行創業的準備。改裝老家土地上過去務農用來存放雜物的倉庫,一樓當作工作室,二樓成為展示空間。接著他便開始製作要用來展示以及官網上介紹用的作品。離職一年以後,成立了「KONDO WOOD CRAFT」。才開始做家具一年就創業,不過近藤先生卻是胸有成竹。
因為他累積了金屬領域的製作經驗。更重要的是,他非常了解如何賣東西,也確知自己既能製作又懂得販售。果然正如他的確信,一創業立刻就有訂單透過官網找上門來。
面對顧客,他會站在消費者的立場,一直討論到對方滿意為止。多的時候甚至曾經溝通過20次。為了能實現所有要求,一定不能吝嗇花時間。不會灰心喪志,絕不做沒道義的事。這是他從16年的業務生涯中學到的事。
此外,他對學機械出身這件事引以為豪,所以堅持45度角的斜面。一般的手工作品,都會使用圓潤的線條來表現溫暖。但他卻愛用角面,打造出有稜有角的外型。還有一點堅持,舉例來說,就是不想用稀有厚重的整塊原木板製作家具,因為不願完全依賴木頭。近藤先生說,這就是他的風格。
人生的花朵也許開得有點晚,但他讓過去的經驗一點都沒有白費,反而把精華集中在如今的工作與作品風格裡,開出茂盛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