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
生命的完成:單國璽留給我們的愛

生命的完成:單國璽留給我們的愛

  • 作者:林保寶
  • 出版日期:2012/11/30
內容連載 頁數 1/2
靈光閃爍
——訪問奚淞談單國璽樞機主教


我們身處這個時代,不可能一下就把時代改變成理想的樣子,但我們可以點點滴滴做我們愛做的事情,藉此找到自己內心的喜悅。如果真能如此,你便能慢慢影響到這個世界。我覺得這正是單樞機主教要教給我們的東西。

問: 單樞機用他的生命教了我們什麼?

單樞機主教在五年前開始生命告別之旅。當時因為你的引介,讓我有機會和單樞機見上一面,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四年前你把單樞機主教帶進紫藤廬看我的畫展,當時和他打了第一個照面,我覺得當時他並沒有要求想去看一個畫展,但因為你的引介,他老人家糊裡糊塗地走了進來,才發現有這樣一個畫展。然後也是因為你的介紹,我們彼此見了面,我才開始認識了單樞機主教。

他有種修行人的特質:可以立即放下自身的問題,去為他人著想。這就好像聖經說愛你的鄰居。於是他馬上就進入到看畫展的心境之中,即使這不是他原本預期的事件。因為他知道現場是個畫展,有畫家和觀眾在,所以他馬上讓自己化身成為觀眾,很認真、赤誠地觀賞這個畫展。直到他走到一杯清水前面,開始對我解釋我的這杯清水是如何表現內涵的。他說:你看那水、光線是如何透過去那玻璃的啊。他又看到旁邊桌上有個玻璃杯,便開始拿著玻璃杯向觀眾解釋他的看法。

我記得當時一旁有個女生,三十歲左右,家裡正好也有位罹患癌症的親戚,所以她很憂心。 我相信她認識單樞機,於是便從原本是我的觀眾,變作單樞機的聽眾,聽著聽著,一顆顆的眼淚便往下掉。那是一種很本能的感動。那是來自於單樞機的忘我與善待別人的心,是他在試圖解釋一個畫家的境界時,完全放下了自己,只專注於傳達關愛。這不論是哪一種宗教,都是一種修行人的本質。這本質,我曾經在單樞機的身上看到,也曾在達賴喇嘛的身上看到。雖然他們信仰不同,但他們給人感受到的磁場卻是相同的。我覺得這是超越宗教樊籬的。當他們見面時可以彼此握手擁抱,稱讚對方是真正的修行人,這在生命的第一層意義上,都是一種「無我」的慈悲與大愛。

問: 可以談談您看了他最後一篇文章「掏空自己,返老還童,登峰聖山」後的感動嗎?

我三十年來一直對佛法的禪修、以及古老的心理學有很大的興趣,這可以說是一種對佛佗的信仰,也可以說不是。對佛陀在心靈上的了解,我有著莫大的敬愛。這麼多年來,我一直都在努力了解這個偉大心理學的脈絡。這便不是對天主或任何神格的信仰,而是一種人的自力救濟。在這身心禪修中,出現了幾項重要的理則,也正好和單樞機最後一篇文章有很多相互印證的地方。

四項普遍的真相

佛陀說我們要慢慢學會如實地看待這個世界; 於此,佛陀指出了四項普遍的真相。第一,這個世界是「無常」的。時空不斷流變; 我們無法停留在任何狀態之中。第二,生命會無可避免地遇到「苦」。這個苦惱來自於一種自我中心的錯覺,亦即我認為我應當是怎樣的、我應當擁有什麼東西。按照叔本華的話來講,如果一個人認為他不苦惱,他一直是在追求幸福快樂;如果他追求幸福快樂,正代表他缺乏幸福快樂。那麼「缺乏」又是什麼?缺乏就相等於苦。但人不願意正視這個苦,人們避苦趨樂,卻忘了來源是個永遠填不滿的黑窟窿,這就是苦痛的本質。這個本質,會因「我」的要求越多,導致困境越大。在生命的流轉之中,功能性的「我」是存在的,但是概念性的「我」則是個監獄。當你體認到這個監獄是可以剝落的時候,便好像蛇脫皮一樣,會發現第三個真相:「無我」。第四個真相,在佛法之中稱之為「涅槃寂靜」,是真正的平安和喜悅。

最純真、直接了當的告白

如果按照這四個真相來看單樞機的最後一篇文章,是五年來「生命告別之旅」最純真、直接了當的告白。每個人都會走過生老病死的路,但卻不是每個人都能發出自己的聲音。但他是親筆一個字一個字寫出來的,我真心佩服。樞機即使高齡九十,卻還能清清楚楚地寫出這篇文章,簡直可以說是石破天驚。一個距離去世只有二十幾天的人能夠這樣和大家道別,而且能夠把心靈之路詮釋得非常清楚。我覺得真是偉大。
21 2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