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1
軍事間諜:足以操控軍事的進程與勝敗
間諜是鬥爭的產物,在戰爭的硝煙中大放異彩。在戰爭中,如果間諜運用得好,足以操控戰爭的進程和勝敗,因此軍事間諜在戰爭中被廣泛地應用,而這些諜海明星們也脫穎而出。
日本間諜掏空了清政府海防
甲午戰爭之前,清政府的洋務運動進行得如火如荼,花鉅資購買戰艦,壯大海防力量,當時清政府的海軍船隻總噸位位居世界第六。但是,這樣一個龐然大物在黃海海戰中卻被當時的海軍小國日本打得七零八落。人們常常把戰敗歸罪於清政府的腐敗無能,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講,日本能取得這場戰爭的勝利,除了制度、裝備和士氣外,日本間諜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一八九五年,甲午戰爭的硝煙尚未散盡,清政府北洋大臣、直隸總督李鴻章作為清朝政府的特命全權大使東渡日本,與日本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日本因此得到了價值71億兩白銀的戰利品和2.3億兩白銀的賠款。這筆巨額賠款相當於當時日年的財政收入總和,日本的經濟和軍事實力自此急遽擴張,為其在二十世紀30年代大舉侵華埋下了伏筆。
實際上,從十九世紀80年代開始,日本連續不斷地往中國派遣間諜。「玄洋社」大概是最早在中國進行祕密間諜活動的日本間諜組織,它於一八八四年在上海昆山路建立了一座東洋學館。
當時,日本在中國的軍事間諜已經滲透到了中國各個地區。日本軍事間諜在華北的總機關設在北京,總頭目是青木宣純。青木宣純在日軍參謀本部任職,於一八八四年到中國進行諜報活動,化名廣瀨次郎。在上海,日本駐滬領事大越成德與根津一派遣間諜藤島武彥化裝成和尚,到浙江普陀山與隱匿在法雨寺的高見武夫會合,會合後刺探福建艦隊的軍情,並繪製地圖。直到藤島武彥在鎮海被抓獲,日本在中國的間諜網路才被發現。
在這一系列日本間諜中,天津的神尾光臣最為詭計多端。被譽為日本陸軍「三大中國通」之一的神尾光臣畢業於日本陸軍教導團,於一八八二年被派到中國進行情報活動。甲午戰爭前夕,即一八九四年夏季,日本以重兵挾制朝鮮。日軍參謀總長、陸軍大將棲川宮熾仁親王親自召見日軍大尉根津一,命令他潛往中國,目的是偵察北洋艦隊的實力與動向,進行臨戰準備。同樣擔負間諜任務的日軍中尉荒尾精到上海後,立即將手下間諜宗方小太郎從漢口召回,並指示他潛入煙臺、威海,想盡一切辦法偵察北洋艦隊的動向。當時為了避免中國方面注意,日本間諜機構專門制定一套周密的暗語系統,為了情報準確及時,還收買大批清朝官員。
甲午戰爭前夕,清政府已經建立了北洋、南洋、福建、廣東4支艦隊。在這4支艦隊中,日本軍政界最關注的是北洋艦隊。李鴻章向德國訂購的鐵甲「定遠」、「鎮遠」、「來遠」、「經遠」四艦,其中向英國訂購的「致遠」、「靖遠」兩艦都隸屬於北洋艦隊。截至一八八八年,北洋艦隊已經擁有大小艦艇25艘,官兵四千多人。與此同時李鴻章還在威海修建船塢、港口、炮臺等,並設有北洋水師提督衙門。另外,從清政府每年投入的海軍費用中也可以看出北洋艦隊重要的地位,北洋艦隊在海上能直接保護到京城的安全。也正因為如此,對北洋艦隊的調查就成為了日本間諜工作的重點。
宗方小太郎從上海來到煙臺,經過化裝後前往北洋艦隊的主要基地—威海。宗方小太郎在漢奸的幫助下在威海四處搜尋情報,甚至乘坐小船到劉公島暗暗了解水師的佈防情況。由於北洋艦隊防備嚴密,一時收效不大。同時,在天津活動的日本間諜石川伍一也在積極調查,表面看來他只是日本松昌洋行的普通職員,其實上他是一個老練的軍事間諜。石川伍一曾於一八八六年與宗方小太郎一起抵達漢口,歸入荒尾精門下,而後兩人加入四川支部,完成了一部有關四川的報告並附有詳圖。一八九三年石川伍一奉命來到天津,以洋行職員為掩護,進行間諜活動。
正在日本間諜一籌莫展的情況下,一個偶然的機會,石川伍一通過一個清兵認識了李鴻章的外甥,時任軍械局書辦的劉芬。在與劉芬的交談中石川伍一發現劉芬是一個貪財好色之徒。於是石川伍一精心策劃,一方面滿足劉芬的貪欲,另一方面帶劉芬去日本妓院。自此之後,劉芬對石川伍一的話唯命是從,並不斷為石川提供情報,相應地他每次也能得到想要的色與財。就這樣,石川伍一毫不費力地得到了援朝清軍的有關情報。日軍獲悉後立即調整了兵力部署。一八九四年7月25日,在豐島海面發生了清軍運兵船被日本聯合艦隊第一遊擊隊3艘艦艇圍攻的悲慘事件,在船上的千餘名清兵全部犧牲。這一事件發生後,清政府才有所察覺,經過調查將石川伍一等間諜抓獲,後處以死刑。
一八九四8月1日,清朝和日本正式宣戰。日本駐天津領事館撤走後,宗方小太郎偽裝成中國老百姓,往來於威海、旅順之間,乘機窺探中國海軍的情報。8月中旬左右,由於平壤戰事緊急,清政府決定向朝鮮再派援兵。
由招商局的5艘輪船運送總兵劉盛休的銘軍營六千人進入朝鮮。為防止日本艦隊襲擊,李鴻章電令北洋艦隊主力護航。威海附近停泊的鎮遠號等14艘中國軍艦得到李鴻章的命令後立刻投入出征準備。宗方小太郎在威海得知北洋艦隊的出發時間,立即將鎮遠號等14艘中國軍艦開赴朝鮮的具體日期電告日軍位於上海的諜報機關,根津一得到消息後隨即發給日軍大本營。日軍大本營即刻派出日本聯合艦隊,日本聯合艦隊9月15日到達朝鮮黃海道大東河口附近。與此同時,丁汝昌率北洋艦隊由威海衛出發,經旅順後於15日至大連灣。16日,艦隊安全到達安東附近的大東溝,中國步兵連夜登陸,北洋艦隊返航。17日,返航的北洋艦隊在鴨綠江口外的黃海海面遭到了日本海軍艦隊的伏擊。黃海海戰中北洋艦隊的主力被打殘,從此清帝國沒有了海防。
可以說,在清政府與日軍的海戰中,日本間諜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為日本海軍戰勝清朝海軍立下了功勳。但是,間諜鬥爭是殘酷的,後來根津一手下的這6名間諜有5人被清兵抓住,並被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