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1
四捨五入
我常到XXX連鎖店買家用衛生紙,因為它常在廣告中宣稱,同類商品它最便宜。這類衛生紙的產品已然規格化,如每包120抽,紙張約為正方形,各品牌紙張大小一致(小吃店的較小,算另一種品牌),品質相差不多(每張都由兩張較薄的合成),故比較價格是有意義的。另一家商店在某天早報所夾的廣告單上說,它賣每小包8元。因它離我家較遠,我還是帶著那張廣告單到XXX店去買。
XXX店門口貼著很大張的看板:衛生紙每小包8元。但在另一個地方,存放著由12小包組成一大包的大堆貨品,有張較小的看板,寫著:每大包99元。我拿了兩大包到櫃台結帳,收銀機叮的一聲響,年輕的店員小姐說,198元。
我有點猶豫,到底要不要爭這個「6元」的小差額?我覺得產品已夠便宜,6元對我也無關痛癢。通常我都很「鄉愿」地不吭聲,但這次我真的很想知道,一個店家對自家貨品價格上的「數量矛盾」,有沒有察覺?有的話,又抱持何種態度?於是我付她200元時說:「不對,你應該找我8元!」
她愣了一下後,冷靜地說:「沒錯,每大包99元,兩大包共198元。」我指著門口「每小包8元」的看板說:「每小包8元,一大包共有12小包,8x12=96。所以,你每大包只能收96元。」「每小包當然賣8元,但每大包是99元。」她顯然完全沒有察覺到,大包和小包的衛生紙之間,存在著某種「化聚」關係。
我說:「如果我買24小包,你算我多少錢?」她說:「可是你拿的是大包的。」「你有這麼多小包的嗎?你要我把它們拆開來,才看得到它們是24小包嗎?」我不清楚她有沒有聽懂,因為她沒有回應我,逕自按鈴把店長找來,一位打扮俐落的中年婦人。
她很有威嚴地問我:「你有什麼問題?」我告訴她後,她從櫃台拿起計算機,打出99/12=8.25給我看,然後說:「沒錯,8.25在四捨五入後就是8,我一小包是賣8元。」我真的又好氣又好笑,打出最後一張王牌說:「我不管你怎樣四捨五入,只問你每小包有沒有收超過8元?這張發票就是證據,你們比這張廣告單的店家賣得貴。照你們的說法,你們應該以2倍價買回去才對。」
這時已經有一大群顧客聚集在櫃台邊,她態度立刻軟下來說:「請等一下。」她打通電話後,吩咐女店員重新打了張192元的發票給我,並找我8元,讓此事件和平落幕。
當天下午,我又經過該店,發現一大包99元的看板已然拿下來了。我突然感到後悔,早上不應該買2大包。不然現在就可以再去買一大包,看看他們賣多少錢?
一般的生意邏輯是,買少稍貴,買多便宜。即若每小包8元,則一大包共12小包應該在96元以下才合理。所以,XXX店的事可以解釋如下:一大包99元本是它的售價,當競爭對手打出每小包8元的低價後,它只好跟進。臨時在各連鎖店貼出每小包8元的看板,以免砸了「這類貨品最便宜」的招牌,但忘了兩者之間的連結。
事實上,美國房地產次級貸款所引發的全球金融風暴之後,我國景氣持續低迷。為了提振買氣,各商家紛紛降價求售,有些在降價之餘,還講明買十送一。現在,XXX連鎖店的衛生紙,一大包含12小包,正好應該買十一送一,每大包只收11小包的價錢。即使這項貨品沒賺到錢(甚至賠本),但賺到買氣(顧客為了買此項貨品,經常會順手買其他商品)以及名聲,何樂不為,真是不會做生意。
上述案例給我兩點感想,一是某些商家的數學程度真的很有改進的空間。例中店長的「四捨五入」之運用,令我慚愧之至!台灣的數學教育,到底出了什麼問題?怎會教出這種學生,把四捨五入和生活情境,做如此離譜的連結。
其次是積極面對是有效的。筆者的個性一向低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讓店家占點小便宜並不那麼在意,人生何苦斤斤計較呢?但是,想到這些人若不加以點醒,可能變本加厲,最後害人害己。故盡點社會教育的責任,也是應該的。
前一陣子,兒子媳婦開車載我到樹林火車站後站附近的中醫診所看病,路經一幅大幅的廣告看板,宣傳「月息4分」的民間借款公司。針對「4分」的意義,車上3人有兩種解:4/100還是4/1000,到底哪個才是對的?
這種針對某種數據做「解釋」的事情,是我們人類的世界中經常發生之「溝通」問題的一部分。這個案例需要做簡單的估計如下:假設每月利息是4/1000,則一年的利息(讓我們暫時忽略複利的影響)差不多是
而5%的年利率是普通銀行借錢出去的行情(近幾年我國的房貸利率不正常的低,差不多是3%左右。這是全球熱錢充斥所產生的後果,卻是房地產價值居高不下的原因),輪不到打此廣告的「高利貸」業者來做此生意。
由此推論知道,「月息4分」表示每月要繳納4%的利息,比如說借100萬元,每個月利息就要4萬元,一年下來累積到48萬元,幾乎是借款數額的一半。難怪英文中把放高利貸者,稱為loan shark,貸款鯊魚,是會吃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