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內容連載 頁數 1/3
概述/阿雷漢德羅.巴蒙(Alejandro Bahamón)

在世界各地眾多的風土建築當中,冰屋大概是最能勾起人們好奇心與親切感的一種建築類型。

在極地之中,冰屋有效地隔絕了戶外的地凍天寒,營造出室內溫暖宜人的起居空間;伊努特人(Inuit)就地利用可隨時間消融於無形的冰雪作為建材;以系統化的高效率工法搭建出冰屋獨有的圓頂結構,種種特點賦予了冰屋建築別具一格的迷人魅力,更使其成為數百年來人們分析研究的標的。

冰屋建築發源自北極地區的伊努特文化,基於伊努特人的遊牧生活、北極圈內極端的氣候條件,與資源極度匱乏的自然環境,就地取材的冰屋建築應運而生。如同其他類型的風土建築一般,冰屋能提供所有人類生存所需的功能,且施工迅速簡便,也是伊努特族群文化的一大特點。

清楚瞭解冰屋的各項特色、建造過程以及冰屋與環境的關係,對建築及當代設計而言極為重要。本書將在稍後的內容中詳盡分析傳統冰屋的概念構思,並介紹世界各地以冰屋作為建案靈感來源的建築師、設計師及藝術家及其作品。他們在進行規劃設計時,不約而同地參考了冰屋以雪磚堆疊穹窿圓頂的特徵。另外,還有一些受到冰屋建築潛在影響的獨特設計,我們也將一一介紹。

本書透過彙集各種具有代表性的類冰屋建築,見證在地風土與當代設計間的連結,亦為往後的建築研究開闢出富有參考價值的路徑。同時,在面臨全球化與地球暖化的衝擊下,冰屋的存續岌岌可危,我們也希望透過本書,紀念這已傳世千年的經典風土建築。

風土建築與冰屋

談到偉大的建築成就時,我們往往直接略過那些如過眼雲煙般的、建造者無法考據的,或是位處北極這般偏遠地帶的建築。這類非主流的建築通常被劃分在風土建築的範疇中。過去,建築界長期忽視風土建築的重要性,直到西元20 世紀以降,風土建築擺脫了以往民俗觀點的桎梏後,才終於獲得世人的注目。綜觀全球各地文化族群與生活環境紛雜多元,然而散布各地的風土建築卻不約而同地具備了高效能、高環境敏感度、實用、經濟等特質,而這也正是當代的建築設計工作者們希望能從風土建築上汲取的優點。雖然有許多風土建築因地處偏遠、知名度不高,而遭受漠視,不過,仔細探究起來,世界上高達百分之九十的現存建築都屬於風土建築的類型。這些經過無數世代傳承的古老建築型式具有其獨樹一格的特色,與建築流行趨勢和最新建築技術各行其是。

風土建築的表現形式雖複雜多元,然萬變不離其宗,各類型的風土建築皆與其所屬文化、所處環境及氣候條件密切連結,因而具有強烈的符號意象。但由於風土建築保存不易、數量稀少,因而非常值得進行主題式研究。本書所要探討的風土建築─冰屋─是北極圈內半遊牧民族伊努特人,或泛稱為愛斯基摩人的傳統住居。數千年來,世世代代的伊努特族人在惡劣環境中,過著遺世獨立的生活。不利人居的環境除了塑造出伊努特族的文化特性與團結精神外,亦間接造就了冰屋粗簡的外觀及型式。

身處極地,想要保命求生,惟有就地利用冰雪迅速搭建出住所,才能有效隔絕外在的低溫與危險。在各種遊牧民族的建築當中,冰屋尤其能展現出極富巧思與變通性的特點。

冰屋作為伊努特人傳統住屋的歷史可追溯自遠古時期,因此,伊努特文化中的各種儀式與生存法則經由世代傳承,不斷地在冰屋中反覆上演。為使讀者進一步瞭解冰屋建築,我們隨後除了將闡釋冰屋的象徵性意義外,也將說明冰屋特殊的格局配置。冰屋的空間設計乃是配合伊努特族日常生活中各種儀式活動的需求,因此瞭解冰屋建築的空間規劃,有助我們進一步明瞭伊努特族的社會結構(團體中的各個層級以及每位成員份內的工作)以及伊努特人的世界觀(海洋與陸地間的分野,以及女性與男性間的分際)。

冰屋長久以來扮演著承載與保存伊努特文化的重要角色,但在全球化風潮
的衝擊下,伊努特文化在傳統與新式生活型態之間逐漸迷失方向,同時也連帶嚴重危及傳統冰屋建築的存續。更令人憂心的是,與其他類型的風土建築相比,冰屋面臨的是更加嚴峻的環境威脅,也就是全球暖化問題。根據伊努特人親口證實,現在的降雪雪質不如以往,因此愈來愈難用以打造堅固耐久的冰屋了。

而且問題還不僅止於此,盛行風向的轉變使北極地景地貌產生鉅變,而過去伊努特人賴以辨識方向的天然指標也一一消失殆盡。然而,近幾十年來,為了因應自然環境的改變,生命力強韌的伊努特人也開始學習適應新世界的生活方式。雖然人類可以順應環境調整自己,但冰屋的未來卻令人憂心。在建築原料不足與傳統生活方式逐漸走入歷史的困境下,冰屋正面臨絕跡的危機,惟有透過復興冰屋文化,或者藉由當代建築重新加以詮釋,才可能減緩冰屋絕跡的速度。

31 2 3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