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4
第一章 側耳聽禪,生活即道場
「佛就像那庭前柏樹一樣熟悉,我們每天晚上抱佛入睡,早上又跟佛起床,只是自己不知道罷了。」在聖嚴法師眼中,禪無處不在。在父母溫暖的懷抱中,在情人深情的對視裡,在苦難者虔誠的仰望中,甚至在一朵花的溫柔開放、淒涼凋零中,禪都在那裡。
千年暗室,一燈能破
聖嚴法語
《華嚴經》中有四句偈語:「如來智如是,眾生悉具有;顛倒妄想覆,眾生不知見。」
聖嚴法師在解釋此偈時說,人人都具有跟佛同樣的智慧,可惜一般人的心智被癡迷的顛倒妄想所蒙蔽,所以不知道自己有這樣的能力。
因此不要指望等自己成佛以後,才有佛的智慧。智慧之光就在自己身邊,親身體驗,才能立地成佛。
人間佛語
歷史長河的流淌並非始終平靜如一。忽然間,平靜的水流會遭遇陡急的轉彎、高聳的峽谷、狂暴的湍流,當氣勢澎湃的瀑布迎面而來時,雷霆轟鳴,恰如千軍萬馬,這就是生命的壯麗姿態。
然而大千世界中,既然有壯麗,也必然有婉約。瀑布有瀑布的震撼之美,小溪有小溪的清澈迷人。
釋迦牟尼說這個虛空中,有三千大千世界。
三千大千世界,無窮無盡,不可想像,有無數奧妙神奇的事物,就像是我們心靈的空間一樣深不可測。人們窮盡一生之力,也很難探出究竟。但恰恰是這個浩瀚的世界,有時候,只需要一盞燈的光亮,便可以填滿。
有位禪師為了測試他的三個弟子哪一個最聰明,就給了他們三人每人十文銀子,讓他們想辦法用十文銀子買來能裝滿一個巨大房間的東西。
第一個弟子反覆思考了很久之後,心想:「什麼才是市場上體積最大、價格最低的東西呢?」最後他跑到市場上,買了很多棉花。但棉花買回來以後,只將這間房間裝了一半多一點。
第二個弟子與第一位弟子的思路非常相近,他也在反覆尋找市面上體積最大、價錢最便宜的貨物。最終他挑選了最便宜的稻草,但十文銀子的稻草也只能將房間填滿三分之二。
輪到最後一個弟子了,前兩個弟子和禪師都等著看他的答案。只見他手上什麼東西也沒有拿就回來了。前兩位師兄弟感到非常奇怪,禪師卻在暗暗點頭。這個弟子請禪師和兩個師兄弟走進房間,然後將窗戶和房門緊緊地關上。整個房間頓時伸手不見五指,漆黑一片了。
這個時候,這個弟子從懷裡取出他花一文錢買來的一支蠟燭。他用火柴點燃了蠟燭,頓時,漆黑的房間裡亮起昏黃的燭光。這片燭光雖然微弱,但是卻將房間的每一個角落都照到了。
第三個弟子僅用一文錢便裝滿了整個房間。雖然我們心靈的空間無限浩大,但是對於智者而言,它僅僅像一間小小的心房,一根火柴,一支蠟燭,足以讓亮光充滿心空。
禪就是我們內心的火柴和蠟燭,當我們用智慧點燃這盞禪燈的時候,我們的內心也會被光明和溫暖充滿。心燈是無形的智慧,是活潑的回應能力,是能克服煩惱、使人自在的積極心志,我們需要這樣的溫暖和光明。
人最忌諱的就是失去光明的心智,漸漸被黑暗的罪惡所包圍;最可怕的是步上貪婪、暴力和癡迷之路。這會使人失去理性和情性,最後心靈完全黑暗,欲壑難填。保持一顆清淨的心,知足常樂,才是獲得平安、收穫幸福果實的道路。
不要被佛的精深博大所嚇倒,你所擁有的禪意禪感,足夠你歡喜快樂。點亮心燈,讓自己發光,勝過埋怨一切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