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信仰展
今天也謝謝招待了

今天也謝謝招待了

內容連載 頁數 1/1
蛋的熱情

是不是任何人都會特別鍾愛某種食物,從小到大一直不變呢?以我來說,最愛兩種食物是蛋和鱈魚子。雖然我愛吃肉遠近皆知,但其實小時候,我瘋狂地愛吃蛋和鱈魚子,吃飯的時候只要有這兩樣,沒有別的菜都行。現在當然不會再這麼想了,但還是很愛蛋和鱈魚子。尤其是冰箱裡從來沒有缺過蛋。

年幼時,我經常被派到雞蛋店買蛋。我家附近有個養蛋農家,我都是直接到那裡買蛋,穿越寬敞的庭園,走過養了很多雞的雞舍前,站在緣廊喚一聲,裡面就會有人出來賣蛋給我。

這些蛋才剛生下,表面一定都還沾著雞毛。我把放在塑膠袋裡的蛋拿回家,母親一定會先把它們清乾淨。

忘了是我開始討厭幫母親跑腿,還是養蛋農家不做了,總之,我上中學之後,我們家就在超級市場買蛋。沒沾雞毛,也不用洗。

現在回首往事,突然對向蛋農買蛋一事產生無比的羨慕,然而我被差遣去跑腿時,沒有任何感覺。

不管怎麼樣,從小到大,我對蛋一直愛吃得不得了,每天都想吃,每天都吃蛋料理也無妨。但是,曾幾何時,人們說吃蛋過量對身體不太好,一天一個最理想,理由是蛋裡的膽固醇太多。在我小時候,膽固醇、體脂肪,都還不是普及的用語呢!有所得必有所失,得到了智慧,便失去蛋的數量了。

到國外旅行發現蛋並不普遍,受到小小的衝擊。不,我的意思是說,什麼地方都看得到蛋,雖然有,但有點不同,不太一樣。

就拿早餐來說。住在附早餐的旅館時,如果在日本,不論是和式、西式或是自助餐,都有比豪華更豪華的蛋類料理。歐姆蛋、烘蛋、荷包蛋、溫泉蛋、蛋捲、生蛋、水煮蛋。

當然,在國外也能看得到蛋料理,但是看得到蛋的場所有限。高級飯店的話,自助餐餐廳會有歐姆蛋專員一旁待命,但在一般等級的附早餐旅館,光是能看得到蛋就要偷笑了。

不過,姑且不論由歐姆蛋專員煎的歐姆蛋,在國外飯店遇到的蛋,總像是遭到輕視。自助餐廳供應的烘蛋不是乾巴巴的,就是濕答答,大都沒有調味,得自己用桌上的鹽和胡椒來調味。水煮蛋一定是全熟,有時蛋黃都變黑了。同時,我也領悟到,日本人對蛋的喜愛真的有點過頭。

因為,現在真的很少看到蛋黃都變黑的水煮蛋嘛。水煮蛋煮到恰到好處的半熟最受歡迎。而且,還有人教我一套調味蛋的絕妙吃法。這種調味蛋必須在蛋黃滑嫩如泥的狀態下才能進行。滑嫩欲滴──這種蛋走出日本哪裡找得到呢?

後來,連對歐姆蛋鬆軟滑潤的希求,也都成了不太能企及的夢想。在歐姆蛋的發祥地法國,我只在巴黎吃過。「鬆軟」的部分很棒,但沒有「滑潤」。給人只重視「鬆軟」的印象。在俄羅斯也吃到過鬆軟到極點的歐姆蛋,不過俄式歐姆蛋追求「鬆軟」之餘,不知在裡面加了什麼,與其說是歐姆蛋,更像舒芙蕾。外表鬆泡泡的、刀一劃開便漿液四溢的風格,果然還是日本文化式的現象。

對生蛋不太抗拒可能也是我國的特色吧。最普遍的是蛋汁淋飯。從這裡衍生出牛丼店裡也有外加生蛋服務。我讀的大學附近有一家咖哩店,只要你點餐時要求,也會幫你打個生蛋在上面。此外,也許只有我這一輩的人才知道,以前歐樂他命C(Oronamin C)的廣告裡還在飲料中加了生蛋再喝。

雞蛋料理中,我最熟悉的是碎肉歐姆蛋,母親經常做。將絞肉和洋蔥炒過之後,包在歐姆蛋裡即完成了。我非常愛吃這一味,自己也常做。去泰國旅行的時候,發現極為相似的料理,大吃一驚。它叫做Khai yat sai。泰國人會在蛋包淋上甜酸醬汁再吃。第一次吃到這道菜時,甚至懷疑我們家祖先是不是從泰國移民過來的呢。

查了一下資料,日本一年的蛋消費量竟是世界第一。日本人果然愛吃蛋哪。

我的便當生活就快滿一年了,每天的便當裡一定有蛋。沒有蛋的便當,就算我早知道有什麼菜,打開時還是會悵然若失。最常放的是蛋捲。因為蛋捲既可加魩仔魚和蔥,也可加明太子、起司或羊栖菜,變化多端,怎麼吃都不會膩。趕時間的時候就做烘蛋或水煮蛋,到了秋冬,我會在前一晚把蛋浸在高湯、醬油和味醂裡,做成調味蛋。當然是半熟的。

吃蛋的時候,每每都會想起一件事。有部紀錄片拍攝一位日本女醫師在非洲第三國工作。這位醫師總是帶著蛋到處走。休假的時候也帶著蛋出門,從外地回來時,身上也不忘放著蛋。她說:「這是唯一的營養,不能輕易出讓。」也就是說,我國的營養年消費量,是世界第一。在這時候想起這件事,我總是抱著感恩的心,品嚐我最心愛的蛋。
11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