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信仰展
晚熟世代:王浩威醫師的家庭門診

晚熟世代:王浩威醫師的家庭門診

  • 作者:王浩威
  • 出版日期:2013/08/08
內容連載 頁數 1/5
上學困難,上班更困難

夏鴻來到我的診間時,已經是三十一歲了。三年前,他從碩士班休學後,一直都沒去上班,甚至也不出門了。而碩士班,他讀讀停停,從大學畢業讀了五年多還是沒讀完。

很早以前,夏鴻的爸媽就問過他一句話,而我在見面後也同樣問了:「為什麼不去工作呢,既然書讀得不是那麼起勁?」爸媽問他時,也許彼此都有情緒,也許是關係太密切也就容易緊張;總之,夏鴻不作答,最後是和爸爸扭打成一團。那一場扭打,雖然被驚嚇的媽媽給拉開,後來也沒再發生,但夏鴻從此遇到爸爸就再也不講話,見面也不打招呼,甚至愈來愈是晝伏夜出,也就不容易遇見。

因為這樣,不知不覺就拖了兩年。這兩年來,媽媽屢次扮演苦口婆心的角色,好不容易才終於讓夏鴻來到我的診間。

剛坐下來的夏鴻,起初也不太作聲,只是習慣性地觀望。他邊幅不修,一頭亂髮不整,鬍渣也是胡亂分布在臉頰兩側,開始有點流浪漢的氣息了。特別的是他的體味,渾身不斷散發出來的味道,彷如窩在棉被裡發霉許久了,讓我必須提醒自己不要不自覺地屏住呼吸,免得我還沒瞭解的他,萬一個性太敏感,將誤會我的屏氣是對他的排斥或看不起。

我問他同樣的問題,故意有點輕鬆不經意地提起似的:「怎不去上班呢,反正碩士班看起來也不是很好玩?」

他停頓了許久,才喃喃說:「比上學還困難吧!」

而像夏鴻這樣,生命困在一個莫名狀態裡的年輕人,絕不是少數。佑詩的情形雖然完全不一樣,根本的問題卻是相同的。

佑詩是家人半哄半騙才來到我的診間。

爸媽先來找我,原來是擔心自己的女兒怎麼長久都不搬出去住。最後是媽媽施以苦肉計,說自己的憂鬱症相當嚴重(也的確急出憂鬱來了)需要佑詩的幫忙,才將她哄來我的診間。

佑詩已經二十九歲了。前一陣子還有一位男友,交往至少半年多了。最先是半夜偷偷帶回來,後來也就大大方方地打招呼,甚至還帶回來一起吃飯。在飯桌上,這男生也酷酷地不愛搭理別人。兩個人吃完飯就關起門待在佑詩的房間。大部分是一起玩電動遊戲,有時透過隔音永遠嫌不足的房門,可以清清楚楚地聽到兩人在親熱而毫不忌諱的聲音。

父母本來就是保守,自然有些按捺不住,只是想想佑詩近年和他們相處的狀況,也就沉住氣,當作沒這回事。

這些年來,從她在美國修完碩士回臺灣,似乎沒好好做完一份工作過。她的資歷是漂亮的(這點要感謝父母向來認真地安排),所以應徵工作是無往不利。只是每次她做個半年或七、八個月,扣除掉出手大方買的名牌衣服包包,好不容易有了一些積蓄,她就辭職不幹,跑去歐洲住上一、兩個月,或是到蘇美島潛水、學瑜伽。

總之,從沒見她真的存上一份錢,更沒掏錢貼補家用。甚至父母認為既然勸阻不了她帶男友回自己房間親熱,索性鼓勵他們搬出去同居。佑詩卻斷然拒絕了,說她還不清楚是否真的要跟這男生在一起。

51 2 3 4 5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