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3
一種位置:亭仔腳什錦事

號作騎樓也好、亭仔跤亦可、多數人則叫它亭仔腳,我很早就發現自己的語言文字離不開它──亭仔腳有時平鋪著與家屋同款的地磚,一如客廳之延長;也像馬路左右延伸特殊空間,隱隱然結構我出生至今二十五年來觀看世界的角度、盲點與成見──

亭仔腳是我書寫的位置:關於文學也關於身世。

最原初記憶是四歲,我站在騎樓一張矮凳子看砂石車連環追撞鄉間產業道路,那也是正午,日頭光直射燒燙燙柏油馬路,母親在餵我吃蕃茄醬炒飯。

臺灣各地無論城鄉仍可見亭仔腳,此一因應氣候、風土而生的建築形式,據說起源於清末、發達於日治,它外觀如涼亭而得名,我覺得它更像宮廟之攆轎腳──亭仔腳提供行人遮陽避雨,給遊民乞食臥睡,給臨時攤販賣口香糖與糖炒栗子,周夢蝶的書攤便是在騎樓。敘事亭仔腳一如小學數理課攤開多面體方盒,亭仔腳爬滿日常生活摺疊句:關於一心靈開放也關於一心靈封閉。

但我要述說的不是南北貨街屋式騎樓、不是店租昂貴櫥窗式騎樓,我要的亭仔同樣立基臺灣島各地,指認的方式並不困難──只因它都停著自家的小轎車,亭仔腳是一免費停車格,車主即樓主;我要的亭仔腳並不歡迎步行,它是家屋空間之剩餘,提供你我出入轉圜情緒、它難以區分內與外、公與私、困與逃……因界線模糊,亭仔腳生出種種可能性。

靈感與素材都藏在亭仔腳。日治時期灣生畫家立石鐵臣於一九四○年代開始在《民俗臺灣》刊載系列版畫,立石精緻捕捉戰爭期臺灣庶民生活,他在騎樓發現街頭曬衣人家、寒冬棉襖老歲仔、遊戲中光頭臺灣囝仔、當中亭仔腳是立石目光頻頻聚焦所在,我想像他性喜於走動亭仔腳,在免於日曬雨淋考驗下將臺灣深刻化。我閱讀立石鐵臣同時閱讀臺灣的細節與層次:騎樓裝日光燈、水龍頭、看門犬、春聯紙、小金爐……種種亭仔腳物事到底向我隱喻著什麼?

31 2 3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