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_領券
衙門口:為官中國千年史

衙門口:為官中國千年史

  • 作者:張程
  • 出版日期:2013/09/01
內容連載 頁數 1/6
第一節科舉還算是個好東西

知識分子面臨的首要問題是什麼?是如何實現個人價值。讀書人空懷滿腹經綸,徒有一腔抱負,實現不了,只能發發「懷才不遇」、「馮唐易老」的感慨,於人於己都無益。現代人實現個人價值的途徑很多,可以經商致富,橫跨農工商各業,用金錢來衡量自我價值;可以投身藝術,在歌舞、書畫、戲曲等領域裏馳騁,張揚個性,追求精神滿足;還可以教書育人,在學術殿堂中著書立說乃至開山立派。然而,古代讀書人的途徑很窄。你去經商,官府對你徵收繁重的稅賦,將你視為不穩定的低等階層,老百姓則認為「無商不奸」,把經商致富的人視為「暴發戶」、「為富不仁」;你去做工匠、畫畫賣字或者作曲唱戲,別人視你為賤民,和乞丐同流,還要連累得子孫後代都抬不起頭來;你去教書育人做學問,可官學都是政府興辦控制的,裏面品級森嚴,儼然一個小官場,去教私塾則要仰人鼻息,為生計奔波,很難安心做學問。於是,古代讀書人可選的道路幾乎只剩一條:做官去!只有做官才能獲得施展才華的平台,才有可能讓理想化為現實。

有人說,我不當官,我去做和尚道士,或者歸隱山林,總可以吧?且不說大多數的人達不到出家或者歸隱的境界,就算達到了你也還要解決兩個問題:一個是要官府的人承認你的身分,給你發個度牒,不然的話你就是「野和尚」、「遊方道士」;一個是解決吃穿用度的物質基礎問題。晉末的陶淵明是讀書人歸隱的先驅、千年聞名的隱士,可除了最初的三四年光陰,陶淵明歸隱的大部分時間生活窘迫,最終在飢寒貧病中死去。沒有「阡陌縱橫」的經濟基礎,世外桃源只能是個傳說。在古代,出家和歸隱更多的是讀書人自我炒作、自抬身價求官的終南捷徑。

所以,古代讀書人如果不想蹉跎一生、無所作為,就必須去做官。士(讀書人)和仕(做官)合二為一。儒家宗師孔老夫子就在仕途上孜孜以求,三日見不到君主就有惶惶不可終日之感;亞聖孟子更是大呼幫助君主治亂平天下「捨我其誰」。孟子進一步說明:「士之仕也,猶農夫之耕也。」「士之失位也,猶諸侯之失國也。」(《孟子‧滕文公下》)比兩位聖人晚些時候的蘇秦刻苦學習,留下了「刺股讀書」的典故,應該說學識淵博、能力出眾,但長期沒有官做,生活窮困潦倒,「羸滕履蹻,負書擔橐,形容枯槁,面目黧黑」,連父母兄嫂都不理他,真可謂是孟子所說的無地流民、亡國諸侯。待到遊說諸侯成功,蘇秦身掛六國相印衣錦還鄉,父母張樂設飲提前走了三十里地迎接兒子。嫂子更是匍匐在地長跪不起。蘇秦問嫂子:「大嫂,你為什麼前倨後卑,態度反差這麼大?」嫂子回答:「因為小叔子現在做了相國,地位尊貴,有萬貫錢財啊。」蘇秦不禁感歎:「讀書人貧困的時候,父母不把你當兒子看;發達了以後親戚都來巴結你。人生在世,權勢地位的力量真是強大啊!」有沒有做相國,並沒有影響蘇秦的學問才能,但決定了蘇秦的生活境遇,決定了他能否實現心中的抱負。秦漢以來,做官更是成為衡量讀書人貴賤榮辱和人生價值的唯一標準,成為他人對待讀書人最主要的考量因素。

61 2 3 4 5 6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