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高雄勞工史
常說:讀歷史知興替。那麼翻開勞工史,除了勞工的興替,勞工的故事,今昔處境與權利的對照印入眼簾,又會有怎樣的感懷在心中掀起波瀾呢?有些事隨著歲月之流的沖刷,還是固執維持原貌;有些事當然因為許多前輩先賢的努力,開始贏得注目的眼神;而勞工權益也因為抗爭的聲音日益壯大,有了相當大的向上轉圜空間。
自己身為勞工三十多年,面對職場的勞資問題,經常設身處地、客觀中立的思考,應是不迷的當局者。當然知道許多勞工的苦處,一些法令的沿革,勞資不同立場的糾紛,週遭同事的喜怒哀樂。然而非常有系統的閱讀,很有縱深地進入勞工史,其實機會不多,尤其自己生於斯長於斯工作於斯的高雄。
之一勞工博物館
閱讀的勞工史資料,來自高雄勞工博物館。勞工博物館座落於高雄市駁二藝術特區,閒置空間再利用的C4倉庫,這是台灣首座以勞工為主題的博物館。開館成立的時間距今不遠,就在民國九十九年五月一日勞動節。
地利之便,緊鄰駁二藝術特區,沾染了相當的藝術氣息,無心插柳嗎?倒也未必,我想可能也想隱喻勞工辛勤為生活努力打拼,也是一種藝術;或兩相對比,呈現藝術與勞工文化互相撞擊的高雄,有何等海港工業城市的特殊風貌。
博物館外牆繪以黑色系的勞工百態圖,栩栩充滿生命力的勞動影像,遠遠就吸引了參觀者的注意。博物館內部由原先的倉庫變身,屬舊日式木造建築,早期為了防蟲而漆上的桐油至今仍保留著,混搭著博物館外型內涵,散發出樸實穩重的味道,完全不同於其他博物館那種華麗的感覺。
屋頂天窗引進充足的陽光,一道道自然灑落,給人明亮正向的感覺,也標示著:此處,勞動者烈日下的工作場域。仰望周遭挑高的樑柱,置身其中彷在勞動者的殿堂,似乎猶可從空氣中,聽見那些工人因背扛沉重糖包,發出濁重的呼吸聲,細細嗅聞,他們身上的汗臭味也正濃濃發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