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然地面對得失
快樂處方箋
我們常常會因為失去而鬱鬱寡歡,我們常常會因為得到而欣喜不已,這兩種心態我們應該予以調整。
人生不會總是在失去什麼,也不會總是在得到什麼,有失有得是一種常態,我們應該坦然地面對得失。
飛速行駛的列車上,一位老人剛買的新鞋不慎從車窗掉了一隻下去,周圍的旅客無不為之惋惜,不料老人毅然把剩下的那隻也扔了下去。眾人大惑不解,老人卻坦然一笑的說:「鞋無論多麼昂貴,剩下一隻對我來說就沒有什麼用處了。
把它扔下去就可能讓撿到的人得到一雙新鞋,說不定他還能穿呢。」老人看似反常的舉動,但體現了他清醒的價值判斷,與其抱殘守缺,不如果斷放棄。這種坦然面對失去的豁達心態,令人頓生敬意也令人深思。
一般來說,人們總是習慣於得到而害怕失去。儘管「有得必有失」的道理人人皆知,但人們依舊認為得到了可喜可賀,而失去則可惜可嘆。每有所失,總要難受一陣,甚至為之痛苦。在人生的道路上,為了不虛度光陰,使生命盡可能卓越,我們的確應該追求得到,努力用智慧和汗水創造成績。
然而,我們也應該正確的看待失去,學會忍受失去。為了成就一番事業,有時不得不失去一些感官的享受;為了更好地實現自己的主要人生目標,有時不得不「丟卒保車」;尤其是為了不玷污自己的人格,有時不得不失去一些利益,比如金錢─那種只要出賣良心或尊嚴就可以得到的金錢。
坦然面對失去,需要及時調整心態,首先要面對事實,承認失去,不能總沉湎於已經承認失去,不能總沉湎於已經不存在的東西之中。得到和失去其實是相對的。為了得到、需要失去,因為失去一些,可能意想不到地得到了另一些。
民間安慰丟失東西的人總是說:「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事實正是如此。與其為了失去而懊惱,不如全力爭取新的得到。應該明白的是,有時失去並不一定是損失,而是放棄,是奉獻,是大步躍進的前奏或序曲,這樣的失去,不也是一種得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