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3
第一章 聯合反共的開端
一九四九年夏,正值國際共產主義在亞洲大幅擴張之際,蔣中正總統為確保東亞自由國家安全,先後出訪菲律賓和韓國,與菲國總統季里諾舉行碧瑤會談,與韓國大統領李承晚舉行鎮海會談,倡議成立亞洲安全合作聯盟遏阻共黨侵略,當即推定由季里諾總統在菲召開籌備會議,隨後季氏親訪美國華府,呼籲美方支持,然未獲美方贊同。中、韓兩國元首轉而籌組一個亞洲民間性的國際組織,保衛自由民主,因而促成「亞洲人民反共聯盟」的誕生。
第一節 二戰後的亞洲形勢
一九四九年國際局勢發生重大變化,當年四月四日美國與歐洲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蘇聯利用戰後各國疲憊不堪之際,趁機擴張侵入東歐與波羅的海等國,並成立「華沙公約組織」,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對抗。
在亞洲方面,中華民國從大陸播遷到臺灣,形勢險惡,深感孤立;大韓民國亦因國土分裂,與中華民國惺惺相惜;菲律賓因受東南亞左傾政權影響,反政府軍事力量新人民軍與菲律賓共產黨合作造反,也有危機意識。中華民國、大韓民國與菲國因地緣關係,最易與中共發生對立緊張關係,遂有意成立一個聯盟,相互奧援,抵抗共黨侵略的威脅。
對此情勢,蔣總統早於一九四九年即與菲律賓和大韓民國元首先後發表聯合聲明,號召亞洲自由國家建立反共聯合陣線;隨後並針對亞洲局勢的發展需要,透過國際媒體傳播管道,發表挽救亞洲危機的嚴正主張,倡議依「北大西洋公約」精神,組織亞洲國家反共聯盟,俾結合亞洲反共國家的集體力量,配合美國的支援,採取聯合反共行動,共同維護自由與和平。
第二節 碧瑤會議和鎮海會議
一、碧瑤會議
一九四六年七月四日菲律賓脫離美國獨立,中華民國政府立即予以承認,並派祝賀特使甘乃光赴菲參加羅哈斯總統(Manuel Roxasy,一八九二~一九四八)就職典禮。羅哈斯總統向甘特使面邀蔣總統訪菲,以促進雙方友好關係。一九四八年四月羅哈斯總統在任內去世,由副總統兼外交部長季里諾(Elpidio Rivera Quirino,一八九○~一九五六)接任;一九四九年季里諾連任總統,與當時我駐菲公使陳質平私交甚篤,一再邀請,終於促成蔣總統以中國國民黨總裁身分赴菲訪問,隨行人員包括王世杰、張其均、吳國楨、黃少谷、俞濟時、沈昌煥與夏功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