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8
第一篇 戰爭緣起
讓歐洲步向爆炸,過程花費了五十年。引爆它,卻僅需五天時間。我們所要研究的這套爆炸材料的製造,也即形成衝突的基本原因,其實在這段短暫的一次大戰史範圍中是找不到的。事實上,一方面,我們應當回顧普魯士對於開創德意志帝國(Reich)的影響,俾斯麥的政治構想,德國思想深刻的個性傾向,以及當時的經濟狀況——德國曾企圖以商業出口為主,不過目的並未達成。此外,加上一些其他理由,使德國自原本的商業大國理念,改變為世界強權觀。我們並應分析蘊含各色各樣中世紀遺風的奧匈帝國,認識其複雜的種族問題,做作的統治機制,暗藏在膚淺野心底下,令其煩擾不堪的內部崩解的恐懼,以及其狂亂尋求苟延殘喘的行徑。
另一方面,我們應檢視那令人稱奇的,支配俄羅斯政策的野心與理想主義混合物。它致使靠近俄羅斯邊界的,特別在日耳曼鄰邦間,瀰漫一片恐怖感。這也可能是最終引爆戰爭的因素中,最重要的一種。我們並應了解自一八七○年以來,法國因遭受侵略而對新侵略所發出的持續警號;我們更應研究法國重建的自信心。它強化了法國抵禦進一步外侮的力量。還有,我們應牢記德國攫奪亞爾薩斯—洛林(Alsace-Lorraine)對法國所造成的傷害。最後,我們應回顧英國從孤立政策轉變為參與歐洲,成為歐洲系統成員的作法,以及當它面對德國的敏感現實時,所展現的緩慢覺醒。
在對半世紀歐洲歷史做出上述的研究之後,我們所獲得的整體認知,應比絕大部分記載鉅細靡遺的歷史更詳實。這場戰爭發生的基本原因可歸納為三點:恐懼、飢餓與傲慢。除此之外,發生在一八七一年至一九一四年之間的國際事件,也是徵候。
共
8頁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跳到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