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信仰展
哦NO!不要跟我去旅行

哦NO!不要跟我去旅行

  • 作者:苦苓
  • 出版日期:2014/07/28
內容連載 頁數 1/9
我殺、我殺、我殺殺殺

有人說:旅行就是換不同的地方拍照;也有人說:旅行就是一種SHOPPING,哪一個說的對呢?兩個都對。

因為旅行只是去某些地方,不管有再美好的經驗,回來了,就什麼也沒留下了。不像吃東西,還可以確定它在肚子裡;也不像買東西,至少擺在眼前看得見,由於旅行這種「空虛感」,旅客一定要做點什麼來充實它、證明它,於是不斷的拍照,「有圖為憑」;不斷的買紀念品,「有物為證」,這一切,只為了證明:「我真的去過那個美好的地方呀!」

但不管買什麼,都要花錢,偏偏一趟旅行,機票、住宿、車錢、餐費,已經花了那?麼多了,再多花一點錢都會覺得椎心之痛,但不買又不甘心,兩手空空回家,如何向別人證明「你去過」呢?於是只好還是買,但盡量看能不能買便宜一點,那麼除了努力注意有沒有特價品、優惠品(在日本就叫「激安」——特別便宜啦)之外,那就只有殺、殺、殺價了。

之所以連說三個「殺」不是因為我口吃,再說寫字也沒有人在結巴的,主要是說明要一殺再殺三殺,殺到最低價,殺到店家「輸到脫褲」為止——這句台語有點不雅,但是超傳神,不得不用,請有教養的讀者們見諒。

殺價有時候不只是為了減輕負擔,也可能是為了貪便宜(而且後者居多,只是所有殺價的人都不承認),像在峇里島,東西便宜得要命,海灘上小孩子叫賣的T恤一件只要台幣十元,十元耶,如果在台灣掉在地上你可能都懶得撿的,偏偏卻有台灣的歐巴桑開口:「小朋友,六件五十賣不賣?」

(特別聲明:這個十元的T恤是在二十年前出現的,現在當然早就絕跡了,為免報導不實之嫌,在此鄭重聲明。)

哇馬洗台灣郎!

台灣人愛殺價,自以為佔到便宜,其實未必,在峇里島一家禮品店裡,我開口問了某個木雕的價格,兩位店員誰也不回答,卻走到角落裡竊竊私語:「那個是台灣人還是日本人?」「好像是日本人,那就告訴他六百塊,他們不會殺價。」,「不對,看起來不是很有氣質,應該是台灣人,告訴他是兩千塊,反正他們會殺價,只要出到六百塊就成交。」
9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