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畫技法暢銷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8
「天才」或許是個被濫用的讚美之詞,但這兩個字卻是最初評論狄更斯作品的評論者,在狄更斯寫作生涯開始滿足所有人對於「天才」這個詞彙的所有想像時,所越來越倚賴的兩個字——換言之,狄更斯不僅僅才華洋溢,也具體呈現出當代定義的價值:那時代抑制不住的精力、那時代的自成一格與自我質疑,以及那時代對於某種超越現實之物的迫切需要。儘管評論家定期會將他邊緣化或給他敷衍的誇讚,但無數讀者卻已經開始瞭解該用什麼樣的標準去評斷其他小說家。安.瑞奇想起自己的小妹有次正津津有味讀著一本書時突然抬頭,然後「用她軟軟嫩嫩的童音說,『爸爸,你為什麼不寫一些像《少爺返鄉》這樣的書?』」她爸爸名叫威廉.梅克皮斯.薩克萊。我們並不清楚薩克萊怎麼回答這個天真可愛的問題,不過他卻很痛苦地領悟到,嘗試寫出類似那個男人自稱「天下無雙」的作品完全沒有意義。狄更斯立刻成為他那個時代的核心文學人物,也是他那個時代最特立獨行的文學人物。沒有人可以寫出狄更斯那樣的作品。有時候連狄更斯自己都覺得無法複製出早期的風格:每一本小說都是一種小說型態的實驗,每一個句子都是一種句型的探索,執意找出所謂渾然天成是什麼意思。
 
我們需要記得他在贏得大家尊敬而僅用姓氏稱呼他之前,他的名字是查爾斯.約翰.赫芬姆.狄更斯(Charles John Huffam Dickens),曾是數百名野心勃勃想要成為作家,卻被一八三〇年代不穩定的潮流捲走並隨波逐流的年輕人之一,他們載浮載沉,有些飄進大家的視線,有些沉入海底,完全找不到當初錯判情勢的痕跡。狄更斯之所以能如此精闢地描述倫敦的芸芸眾生,其中一個原因就在於他用的是圈內人的認知。在狄更斯有成就,或者更廣義來說,在他發明新類型的文學「名流」之前,他也曾是無名小卒兵團的一員。「名流」這兩個字在一八四九年首次納入今日習以為常的定義,他繞著親身經歷為重心所撰寫的連載小說《塊肉餘生記》也在這一年刊出第一集;只不過狄更斯的大名早在一八三八年出現於《孤雛淚》的書名扉頁開始,就已是家喻戶曉的文學商標了。
8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