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管理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7
第五章 見血,才會上頭條
 
過去十二年來,在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亞及敘利亞所發生的四場戰爭有幾個相同點:都有外國勢力或明或暗地插手干預,國家也都高度分裂。西方國家的涉入會使原有的歧異擴大,讓彼此敵對的陣營走向內戰之路。在這些國家中,所有或至少一部分的反對派都是聖戰士的中堅份子。問題的關鍵在於,政治人物把這些干預包裝成支持群眾力量來對抗獨裁者和警察國家的根本人道主義。雖然都明顯取得軍事上的勝利,但在這幾個例子當中,本土的反對勢力或其支持者都未能成功取得實質上的權力或建立穩定的國家。
 
但這四場戰爭之間還有另一個相似點:除了絕大多數的武裝抗爭之外,它們都是由報紙、電視和廣播記者扮演核心角色的宣傳戰。戰時的新聞報導和真實事件難免會出現一些差異;但在這四場戰事中,外界完全被誤導了,連誰勝誰敗都搞不清楚。
 
因為誤解而產生逆轉
 
二○○一年時,人們對阿富汗戰爭報導的印象是,雖然還有非常小規模的戰事,但塔利班已被完全擊垮。到了二○○三年,西方國家普遍相信,薩達姆‧海珊的勢力已被粉碎,但事實上,伊拉克軍隊(包括精銳的特種共和國衛隊 成員)不過就是被遣散回家而已。在二○一一年的利比亞,那些反抗軍常常在電視上用裝在卡車上的重機槍往敵人的方向進行掃射,但他們對於推翻穆阿邁爾‧格達費(Muammar Gaddafi) 政權的貢獻相當有限,格達費主要是被NATO空襲給轟下台的。而在二○一一及二○一二年的敘利亞,外國領袖和記者不斷預測巴沙爾‧阿塞德即將垮台,卻也一再失準。
 
這些誤解告訴我們,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令人震驚又出人意料的命運大逆轉。塔利班之所以在二○○六再次崛起,是因為它根本沒有如外界想像的那樣被擊倒。二○○一年底的時候,我可以一路從喀布爾開車到坎達哈(Kandahar) ,雖然神經緊繃,但一路平安。但我在二○一一年想走同一條路時,我只能到喀布爾市郊主要幹道上的最後一個警察局,就無法再南下了。
71 2 3 4 5 6 7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