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5
為醫界把脈
How to Solve the Cost Crisis in Health Care
Robert S. Kaplan 羅伯.柯普朗
Michael E. Porter 麥可.波特
美國醫療成本目前超過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7%,並持續上揚。其他國家醫療開支占GDP的比率較少,不過也是呈上揚的趨勢,原因不難理解。人口老化與新醫療方式的研發,是導致醫療支出節節攀升的部分原因。而其中「不當誘因」(perverse incentive)也是原因:第三方付費者(保險公司和政府)是根據醫療流程給付,而不是根據達到的成效給付;病患幾乎不需要為醫療服務的成本負擔什麼責任。
但很少人承認成本日益攀升的根本來源是,衡量成本的系統出了問題。更明確地說,就是大家完全不知道醫療病患需要多少成本,更別說那些成本和成效相比是如何了。醫療提供者不關注治療單一病患的整個療程需要多少成本,而是集合分析某專科或服務部門的成本。
更糟的是,連醫療系統的參與者,也對成本的定義沒有共識。政治人物和政策制訂者談論削減成本和「彎曲成本線」(也就是減緩成本上升的趨勢)時,通常是指政府或保險業者付給醫療提供者的金額,而不是醫療提供者的醫療服務成本。削減付費者的給付額,的確減少了保險業者的負擔,及醫療提供者的營收,卻無法降低醫療服務的實際成本。醫療服務者也有同樣的混淆,他們通常不是根據提供醫療服務實際使用的資源來配置成本,而是根據流程、部門、服務獲得的保險給付額來配置成本,不過,保險給付是根據對醫療密集度的假設,但那些假設既武斷又不精確。
問題出在成本計算上
成本計算制度不良,會導致嚴重的後果。管理界有個眾所皆知的道理,沒衡量過的東西就無法管理,也無法改善。醫療提供者誤解了成本,因此無法把成本和流程改善,或是成效連在一起,導致無法系統化地持續削減成本。醫療提供者和付費者採用簡化的行動,例如,齊頭式刪減昂貴的服務、員工薪資、人力。但對醫療的組成成分,或是特定項目的費用類別,隨意設定一個開支上限,不僅節省的開支相當有限,還會造成系統的總成本上升,以及更糟的結果。
共
5頁
1
2
3
4
5
下一頁
跳到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