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8
全臺灣最會讀書的一百三十個人
「你為什麼要來讀臺大醫學系?」
「就想要救人呀。」
「不要亂蓋了,最好這麼偉大。」
「真的啦!」
「哎呦,我都承認我是考太高分,加上爸媽老師努力說服才來的,我本來還有想過去讀電機呢,結果考太高反而變得沒有選擇。」
「是喔,我好像也是這樣耶。」
還記得大學二年級第一堂小組討論課,討論的主題就是「你為什麼來讀臺大醫學系」,大部分的人最後結論就是「考太高」。這是一個很值得討論的現象,考高分的人明明選擇比較多,但在三類組考高分的人幾乎一致都選擇了臺大醫學系,你很難說所有的人都對當醫師或者做醫療研究有興趣,這反而反應出了臺灣特殊的歷史背景與文化。
日治時期,由於日本政府不希望臺灣的知識分子讀政治、經濟,想方設法限制當時優秀的年輕人就讀相關領域,所以許多精英分子都成了醫師、老師。加上健保開辦以前醫師收入真的很好,曾經好到工作三個月就能賺一棟房子,所以「醫師」普遍成為家長心目中的最佳職業。
事實上,工程、基礎科學、商學、法學、政治都需要人才,但因著家長、親友的影響,高中成績好的學生就會選三類組,而在三類組成績好的大多會讀醫學系,這幾乎是不變的道理。
而臺大醫學系又是集臺大加上醫學系的光環,使得任何考生的分數只要落在這個區間,幾乎都會被說服或要求將臺大醫學系填為第一志願。像是我有一位同學從某高中全校第一名畢業,原本的第一志願是臺大數學或臺大物理,但因指考分數高過臺大醫學系的預估錄取分數不少,該高中動員了校長、主任一起來說服他將臺大醫學系填為第一志願,因為如果他上了,他的母校總算有建校四十年第一位應屆考上臺大醫學系的學生,也算是為校爭光。
這是一個值得探索的現象,畢竟鮮少有高中畢業生知道醫師的職業生涯到底長什麼樣子,要承擔的責任是什麼,一旦進入醫學系,就是漫長的七年。而我與分數能上臺大醫學系的同學們也都在這樣的大環境中,因著臺大醫學系光環的吸引,加上自認為對「與人互動」感興趣,幾乎無一例外地,選擇了臺大醫學系。
共
8頁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跳到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