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8
第三部 馬來西亞對話:原始的信仰
一、與夏菲第一次對談:出樂園之旅
宗教從印度,或是印度─巴基斯坦次大陸,傳到東南亞。印度教與佛教先行。這兩大宗教加速了柬埔寨與爪哇兩大文明的演進,兩地的文化遺址──吳哥窟與婆羅浮屠──都是世界數一數二的奇蹟。歷史告訴我們,這兩大傳自印度的宗教,都不是經由軍隊或是殖民帝國傳布,而是經由商旅與教士宣導。同樣的印度旅人,在伊斯蘭教傳入次大陸之後,從第十四或十五世紀開始,逐漸將伊斯蘭教引進印尼與馬來西亞。
伊斯蘭教就像另外一種印度宗教一樣深入東南亞。在此之間,不曾發生阿拉伯入侵──例如,巴基斯坦的信德歷史──的事件;當地武士階級未曾遭到系統化的屠殺,東南亞不曾淪為阿拉伯駐軍的殖民地;不曾劫掠分贓,也不曾將財貨與奴隸進貢給遠在伊拉克或是敘利亞的哈里發享用;異教徒也無須上繳特殊的苛捐雜稅。伊斯蘭教引進之時,不曾發生浩劫巨難,原本安定的社會秩序,也不曾在一夜之間,風雲變色,全盤廢除。伊斯蘭教的理念流布四方──一位先知、某次神聖的天啟、天堂與地獄、神言聖諭等等,新的理念混雜著舊式的觀點。為了進行宗教淨化,伊斯蘭教宣教人員紛紛東來;然而,新一波的傳教行動當中,最富熱情的教士還是來自次大陸──尤其是巴基斯坦的一群。
他們來到東南亞,隻字不提巴基斯坦境內的軍事統治,端賴小額匯款支撐的經濟,法紀蕩然無存,比哈邦穆斯林徘徊在孟加拉與巴基斯坦之外,求助無門的慘劇。以上種種現況事件,純然與伊斯蘭教無關,這些人只會帶來有關伊斯蘭教跟與伊斯蘭教敵對惡仇的訊息。他們帶來宗教激情,次大陸穆斯林專屬的特殊激情:儘管巴基斯坦已經獨立建國了,這群人猶然兀自認定為受到脅迫的少數弱勢;這些人──懷抱著他們認定為「歡樂的征服故事」的歷史觀點──悲痛於穆斯林不再是雄峙全球的征服者;此外,他們最為熱切的激情在於,這些穆斯林認為自己屈居在真正的穆斯林世界邊緣上。波斯與阿拉伯半島距離遙遠,什葉派信仰遂應運而生,而波斯人也信誓旦旦,自信他們的伊斯蘭教要比阿拉伯人來的純淨。印度半島上的穆斯林距離阿拉伯人,要比波斯人更為遙遠;他們的宗教熱情同樣熾熱,或許更有過之而無不及。
共
8頁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跳到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