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_領券
內容連載 頁數 1/8
<前言>在荒野之地,點一把小火

一九九○年代,我剛回到台灣,股市上萬點,整個社會氣氛非常浮躁,全民炒股,眼中只有金錢。那時候看似百業蓬勃發展,事實上是虛胖,不僅企業家不專注在本業,注意力全放在金融市場的金錢遊戲上,就連一般的販夫走卒也沉迷其中。
九○年代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一幅景象是—媽媽不煮飯,全跑去號子裡看股票;賺了錢就全家上館子,賠了錢就回家發脾氣。不僅整個家庭的情緒隨著金錢而波動,連帶也影響對小孩的身教問題。

那是一個只有金錢沒有夢想的年代,我也曾經執著於拓展公司的業務,那個行為看似為了賺錢,但賺錢的背後,我是想成立一個可以媲美世界級公司的企業,我想利用科技改善各種人類的問題,所以我引進各種新產品。但九○年代的金錢遊戲並不是如此,裡面沒有夢想,只有一再膨脹的個人欲望。

以西方社會的發展過程來看,從現代社會進入後現代社會,在後現代社會裡,人們藉由消費來尋求認同,金錢堆砌出來的生活風格、各種自我認同也暗示了,生活在這樣世代的我們面臨各種心靈空洞的危機。有西方的社會學者認為,在後現代社會裡,消費是唯一真實的存在,比如我們買名牌建立自我形象,把買豪宅、名車視為一種成功人生的表徵。我們越來越習慣,透過金錢去感知這個世界,無形之中,我們習於用錢去衡量一切。

西方學者認為,要扭轉這種過度消費的行為只有宗教,以宗教的教化手段,挽救現代人的心靈危機。例如,影響我很深的法鼓山聖嚴法師就有個名句:「想要的太多,而需要的不多。」一個人活在世上,其實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並不高,不丹國民生產毛額不高,但他們的人民卻是世上最快樂的,這代表人不必有太高的物質生活,也能活得很快樂;需要的東西並不多,多的是個人的欲望,想要的太多。

想要的太多,因為要得太多,於是得不到的也多,人生就因為得不到而變得不快樂。
8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