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信仰展
阿德勒心理學講義

阿德勒心理學講義

The Science of Living

  • 作者:阿德勒
  • 出版日期:2015/05/07
內容連載 頁數 1/7
第二講 自卑情結
 
The Inferiority Complex
 
「換做是我的話,會這樣做……」
「我本來也想接下那份工作,但是……」
「我本來也想反駁他啊!但是……」
會說出這種話的人,內心深處都藏著強烈的自卑感,都覺得自己不夠好。
 
以個體心理學實務來說,用「意識」(consciousness)和「無意識」(unconsciousness)兩個專業術語,來指稱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因素,並非正確的表述。意識和無意識其實是朝著同一個方向、相輔相成運行,彼此之間毫無牴觸。但是一般人往往有所誤解。再說,兩者之間的界線並不明顯。因此,我們必須找出朝著同樣方向前進的兩者,到底是為了達成哪些目的。在尚未弄清兩者的關係之前,想分辨什麼是有意識的、什麼又是無意識的,根本不可能。再者,意識與無意識之間的關係是會在人生原型(即第一講分析過的生命型態)中顯現出來的。
 
有個案例可以說明意識和無意識之間的密切關係。案主是一名四十歲的已婚男人,患有焦慮症:他極想從窗戶跳下去,也一直努力對抗這股自殺的渴望。除此之外,他的表現一切良好:交遊廣闊,社經地位不錯,與妻子感情融洽。除非用意識與無意識之間的相互關聯來探討,不然此個案著實讓人費解。從意識面來說,他覺得自己必須從窗戶 跳下去。但是他仍活著,而且連試都沒試過。他之所以能活下去,全因為他的生活中還有另一個無意識的面向。在無意識的面向中,他拚命抗拒著想自殺的渴望,而這種掙扎發揮了極重要的力量。當無意識能與意識互相配合時,他就贏了。事實上,在他的「人生風格」(the Style of Life,詳見第四講)之中,他是一位征服者,完成了一個充滿優越感的目標。這時,各位讀者可能會問,當他意識裡有自殺傾向時,又怎麼會覺得優越呢?答案是,他身上有一股力量在打仗,奮力對抗自殺傾向,而他贏了這場戰爭,成為名符其實的征服者及優越者。客觀來說,驅使他去追求優越感的條件因素,是他自己的弱點;在某方面覺得自卑的人,常會出現這種情況。最重要的是,在這場屬於他自己的戰爭中,他奮力追求優越,他奮力求生,他奮力征服,這股奮力一搏的力量超越了自卑感及想死的衝動。而差別只在於,自卑感與自殺的渴望出現在他的意識生命中,奮鬥的力量則存在於無意識生命中。
71 2 3 4 5 6 7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