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教養展_短波66
刀尖上的中國:透視中國的五十道窗

刀尖上的中國:透視中國的五十道窗

  • 作者:余杰
  • 出版日期:2015/06/05
內容連載 頁數 1/5
你不是我的岸,我不是你的島
李志德《無岸的旅途:陷在時代困局中的兩岸報導》
 
現在的世界已經進入了人權高於主權的時代,台灣也已經成為世界主流文明中的合格成員,台灣民眾終於享有了不受任何強權強制的自由。在此情況下,對台灣民眾如何選擇兩岸關係,台灣政府不能實施強制,其他政權更不能!
劉曉波
 
被王丹譽為「一個真正的知中派記者」的李志德以《無岸的旅途》作為「陷在時代困局中的兩岸報導」的新書的書名,其象徵意義呼之欲出。套用中國異議知識分子王力雄寫新疆的著作《你的西域,我的東土》的表述方式,李志德的心裡話是:「你不是我的岸,我不是你的島。」他長期採訪中國議題,親歷兩岸四地十多年來的滔滔變局,更重要的是,他始終堅持將民主、自由、人權作為最高價值。故而,其分析鞭辟入裡,其透視撥雲見日,在善與惡、真與假之間褒貶分明、毫不含糊,既有記者「以報導真相為天職」的職業操守,又有史家秉筆直書、臨山崩而不變色的勇氣,更有思想家高屋建瓴的理論高度和穿透力。如果把《無岸的旅途》與另一本同樣主題的著作、台灣報導兩岸議題的資深記者王銘義的《光華路甲9號》放在一起比較,便高下立現—後者為尊者諱、為惡者隱,在關鍵處,往往猶抱琵琶半遮面,不能點破那層窗戶紙;由於缺乏固定的價值堅守,對諸多議題和人物的判斷似是而非,比如對薄熙來及重慶模式的盛讚,在薄熙來垮台之後成了抹之不去的笑柄。
 
有時,一本好書的標誌就是提出一個新概念、新語彙。比如中國歷史學者吳思提出的「潛規則」,洪振快提出的「亞財政」,以及台灣學者吳介民提出的「跨海政商集團」,無不切中肯綮,並迅速膾炙人口。而李志德在《無岸的旅途》中提出的「祭司集團」的概念,堪稱「跨海政商集團」的升級版。如作者所說,所謂兩岸「祭司集團」指的是聚攏在海基、海協兩會、「國共平台」或其他藍軍大老的四周,奉「汪辜巨靈」為宗主,言必稱「九二共識」、「兩岸一家」,實則分食兩岸經濟利益的政商集團。他們將「國事」轉化為某個由親人、朋友和政黨集團的「私人事務」,從中把持和吞併相當一部分「和平紅利」。
51 2 3 4 5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