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信仰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4
宣教學的重要含意
 
申命記的對象是一群移動中的人。所謂移動,首先是按字面意思來理解,隨之也是按靈性和道德方面而言。根據申命記所設置的背景,以色列處於那地的邊界上,但眼光也超越這邊界,展望他們與神一同步入未來時的景象。申命記也奉一位移動中的神之名字發言——這位神就是雅巍,祂一直在以色列過去的流動遷徙中積極參與,而且也在列國的流動遷徙中參與,在歷史的棋局中運籌帷幄。因此,申命記描繪一位在普世掌權的神,也描繪一群領受了清晰的屬靈誡律和道德議題的民眾。兩下結合,形成一股動態的因素,更進一步說明聖經如何理解那群自稱是屬神(即聖經所描述的神)子民的使命。從這個角度探究申命記的主旨,就不至於走「列舉主題」那種較為「靜態」方法的寃枉路。申命記融合各種修辭、文學、感情和道德的技巧,以期裝備和鼓舞神的子民,世世代代都要按著神的心意而活。這個宣教學(missiological)的尖銳論調,可從以下幾方面感受到。至於每一個要點,會留待相關經文的註解部分詳盡討論。
 
以色列作列國的榜樣。神呼召亞伯拉罕,有明確的終極目的,就是要使萬民得福(創十二1~3)。以色列蒙揀選,是以神宣教的心意為基礎。這個宣教的心意,幾乎在每個層面上都得到舊約聖經的呼應。27以色列的存在本身有個普世性的目標。神在以色列當中、為著以色列、藉著以色列做成的工作,最終都是要使萬民得益。
 
就申命記而言,神向以色列發出的倫理要求,也是以同樣的普世宣教目的為依歸。創世記十八章19節很清楚地表達了這個聯繫。在第18節,神再次提出祂的意向:「地上的萬國都必因他得福」,然後在接下來的一節繼續說道:
 
我揀選了他,是要他吩咐子孫,和他的家屬,遵守我耶和華的道,秉公行義,好叫我耶和華應許亞伯拉罕的話都可實現。
 
在句法和神學上,這節經文都把神的揀選、倫理道德和宣教使命結合在一起,而倫理道德恰好在中間。亞伯拉罕的子孫遵行雅巍的道,秉公行義,使萬國得福;而正是他們的道德本質,使得神能夠實現祂揀選亞伯拉罕之目的。這節經文帶有一種提綱挈領的性質,而這話直接出自神的口,則越發加強了這句話的力量。
41 2 3 4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