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信仰展
噶瑪蘭有塊救人地

噶瑪蘭有塊救人地

  • 作者:李潼
  • 出版日期:2015/07/05
內容連載 頁數 1/4
一 冷血導演的第一場戲
 
「五、四、三、二」李導演拿著白色傳聲筒,捉狂地喊叫一聲:
 
「開麥拉!」
 
幹什麼,嚇誰呀?拍個電影像要發射火箭。
 
李導演手持一個白色傳聲筒,湊在嘴上,站在攝影機旁,向著大進村廣闊的沙埔地廣播,「演員組預備,準備好了舉旗。電扇預備,沒問題舉旗!」
 
李導演實在很寶貝,人在攝影機旁,還用傳聲筒喊說:「攝影組預備!」害那個瞄著觀景窗的攝影師傅,捂住耳朵跳開來。
 
「好,都沒問題了哦,準備開拍了。」
 
劇務舉著拍板,站到攝影機前,拍板上寫著:「沙埔地的春天,第一場,遷徙沙埔地。」
 
劇務平伸雙手,側身站立,一動也不敢動。
 
我站在李導演背後,看梅芳、陳雨雯和方正那些正牌演員,和一群肩上挑著扁擔的莊稼漢,婦人背著幼囝身邊圍著孩子的臨時演員,從寒溪旁山彎沙埔地,準備要走來。
 
「五、四、三、二」李導演拿著白色傳聲筒,捉狂地喊叫一聲:「開麥拉!」
 
幹什麼,嚇誰呀?拍個電影像要發射火箭。我才這麼想著,只見一排五臺超大型電扇,一齊開動,呼呼作聲,揚起風沙,沙埔地突然昏天暗地,風雲變色。
 
天然的風吹沙,也沒這麼厲害吧?那個惹人嫌的方正,說這是一部災難片,我有一點相信了。迎著風沙走來的演員,苦了,裡面有那麼小的臨時演員,他們給這麼風一吹,不會喊叫嗎?難怪那些小孩不是給背著,就是給人死緊地牽拉住。
 
我老爸悄悄站到我背後,我聽聲音就知道是他,他說:「當年,我跟你阿公、阿嬤到大進村來的那天,十一月冬的風沙,就是這樣。」
 
遷居來冬山鄉大進村的開墾人,他們彎腰、側身,迎著風沙,還是前進。沙粒打得籮筐裡的鍋鏟、水桶,鏗鏗響,我聽見一個小孩的哭聲、兩個小孩的哭聲,像傳染似的幾個孩子都大哭起來。逆風的哭聲飄到沙埔地上空,又陡降到我們這些看熱鬧的人群,聽來非常淒慘。
 
我低聲說一句:「怎麼可以這樣?」
 
我以為李導演應該聽見了。他居然毫無反應,還叫管風扇的人,「中間那三個風扇再開強兩級;兩邊的,多開一級。」
 
那五臺足足一人高的超級電扇,一開強,導演的帆布椅馬上給風掃翻,滾向沙埔地。
 
導演還交代攝影師:「葉師傅,鏡頭避開那椅子。鏡頭能不能調過來,抓幾個臉部特寫,痛苦一點的。對,給那被牽著的小孩,他表現不錯。」
 
這冷血導演的「不錯」是什麼?那小孩的眼睛大概飛進了風沙,一手給拉住,一手亂擦亂抹,一臉鼻涕眼淚,痛苦得要死!
41 2 3 4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