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6
好施捨的,必得豐裕
舊約中早就用撒種與收割穀物的畫面來比喻奉獻(詩一一二:9;箴十一:24-26;二十二:9),不過,充份闡述這個概念的人卻是保羅,經文出處為哥林多後書第九章六至十五節。哥林多後書第八到九章的文本背景是保羅教導哥林多信徒要辦妥捐助耶路撒冷和猶太當地貧困教會的事(註四),在這兩章,保羅給哥林多信徒諸多勸勉,其中有一動機原則,就是上帝會依照撒種/奉獻的程度,以等比的屬靈收穫來回報信徒。(註五)保羅在林後第九章六至十五節闡述了這個觀念:
1.準則(第六節)—少種的少收,多種的多收。
2.個人選擇(第七節)—“各人要隨本心所酌定的,不要作難,不要勉強,因為捐得樂意的人,是神所喜愛的。”(註六)
3.神必多多加給我們種地的種子(第八至十一節)
(第八至九節)—我們凡事常常充足,不虞匱乏,能多行各樣善事,我們的仁義更會存到永遠。
(第十至十一節)—我們必定不會缺乏樂捐的種子,因為上帝會供應並增添我們的物力和財力,使我們多多施捨的能力永不匱乏!(註七)
4.我們慷慨撒種/樂施的結果(第十二至十五節)
(第十二節上)—我們的奉獻將充分供應聖徒所需。
(第十二節下至十三節)—我們奉獻時,他人看見我們的順服和慷慨,便會感謝神。
(第十四至十五節)—我們做奉獻,他人會為我們禱告並想念我們。
你看,保羅的論述有百分之八十是著眼於奉獻的動機。十節經文中有八節探討若我們多多施捨,上帝會恩慈地供應我們所需(第八至十一節),也討論我們奉獻會帶來的驚人果效(第十二至十五節)。
保羅無意高聲疾呼、強迫信徒無償付出,他想要激勵聖徒選擇為肢體和教會慷慨奉獻。我們雖有自由不奉獻,但上帝卻藉由呼喚我們內心的各種渴求,激使我們選擇奉獻!動機好壞的分別在於是否有顆樂意的心(第七節下半)。假如我們奉獻時感到不自由、不樂意,就得檢視自己的動機了,若你感覺不自由,也不喜樂,就合上錢包吧!這是新約中恩典式奉獻出人意外的妙處,我們應該儘快放下心不甘情不願的奉獻行為,選擇樂意奉獻。
共
6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跳到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