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信仰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7
{第六章}

從音樂人到政治家之芽
 
在音樂節,台上有歌手扮起中國公安,誇張地模仿著捲舌腔;有的樂團戲謔的改編「總統蔣公紀念歌」,大唱「反共必勝,建國必成」;有人怒燒中國五星旗,高喊「反中國併吞」。這是發生在十五年前,二○○一年由林昶佐舉辦的「Say Yes To Taiwan演唱會」,第一次邀請台灣創作歌手、樂團,及來自國外的演出者,為了捍衛台灣的獨立自主、反中國併吞而大聲開唱,在二二八公園的戶外舞台舉辦,吸引了數千名年輕人參加。

即使在二○一五年的今天,許多音樂人、電影人都已參與風起雲湧的社會運動,但上述演出內容可能還是無法讓人輕鬆消化,因為對台灣來說,兩岸關係與統獨意識形態比任何議題都敏感。

這個盛大的「Say Yes To Taiwan演唱會」有個小小的前身,就是二○○○年總統大選前,在聖界Live House舉辦的「反中國併吞演唱會」。當年正值台灣的總統大選,民眾對於各項議題都熱烈討論。林昶佐認為中國對台灣的武力威脅是不可迴避的議題,希望能夠喚起年輕人的關注,因此在二二八紀念日的前夕,聚集了包括糯米糰、濁水溪公社、夾子電動大樂團、閃靈、無政府和妮波寺等樂團演出,吸引了三、四百名的觀眾。

在當年扁連宋大對決的總統大選中,這是一個舉無輕重的事件,沒有任何媒體報導。然而,當年二十四歲的林昶佐不是為了上媒體、搶鏡頭,而是要發出聲音,為他所關注的議題、所信仰的理念發出聲音,無論這個聲音能被多少人聽到。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能聽到,但是不發聲一定沒有人會聽到!」
 
重新認識台灣歷史:否定自我再建構

長久以來在國際舞台上,台灣是一個身分未明的國家,對許多台灣人來說,這像是潛藏內心的制約,只要在運動賽事上受到不平等的待遇,或是國際活動中受到中國代表團的羞辱,台灣人總會突然驚醒、憤怒不已。

但林昶佐並不是突然驚醒,而是花了幾個月的時間與認同纏鬥。

在延平高中的最後半年,歷史老師曾經上課到一半突然激動地把書往講桌上一摔,大聲說:「你們要記住,背誦這段只是為了考試,但其實這些都不是真的!」林昶佐決定在考上大學後的幾個月,勤跑國家圖書館、各大書店的台灣研究專區,大量閱讀關於台灣這塊土地的一切。
71 2 3 4 5 6 7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