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5
一、台灣民謠作曲大師:鄧雨賢
鄧雨賢在台灣音樂史上的地位,猶如福斯特在美國音樂史、約翰.史特勞斯在奧國音樂史上的地位。「台灣民謠」是近代台灣人所創造最寶貴的文化資產與文化特色,它來自廣大的民間,因此能感動廣大的人民,不分階級和知識水準;當大家在唱台灣民謠時,特別能意識到身為台灣人,而不是中國人或日本人。
台灣民謠雖然有強烈的民族性及地域性,但也最能被國際人士接受與欣賞,正如美國福斯特的美國民謠,不僅是美國民歌,也是世界名曲;史特勞斯的華爾滋舞曲,不再是維也納民謠,而是全球流行的世界名曲,每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就是以他的作品為主,我們也希望台灣民謠能透過作曲家及歌唱家的共同努力,推廣到世界各地,成為世界名曲,正如一九九四年四月十日,溫哥華交響樂團演出錢南章改編的台灣民謠《丟丟銅仔》和蕭泰然改編的《望春風》時,確實讓台下的台、加聽眾感動落淚。
客家書香子弟
鄧雨賢的祖先來自廣東省蕉嶺縣,鄧氏祖先第十六代鄧彥拔從廣東移民渡海來台,最初在台北樹林附近開墾,之後遷居新竹芎林,最後落腳於桃園龍潭一帶,並設立私塾。
鄧雨賢出身漢學世家,祖父鄧瓊鳳有兄弟九人,其中三位是秀才,在地方上有「一門三秀」的美名。父親鄧旭東也是一位享有盛名的漢學家,他起先在龍潭做漢文塾師;一八九五年日人來台之後,被任命為龍潭元宮公學校教師,教導漢文,後來升任為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的漢文教席。
鄧雨賢在一九○六年七月二十一日出生於桃園龍潭,由於生活在文風鼎盛的環境,使他擁有深刻的浪漫情懷。據說他出生之日,正逢雨日,他父親佇立窗前,凝視窗外飄落的綿綿細雨,欣賞雨中詩情之際,喜聞得子,便以「雨」字為其子命名;從此註定鄧雨賢將度過風雨飄搖的日子,以及浪漫詩情的人生。
共
5頁
1
2
3
4
5
下一頁
跳到
頁